按关键词阅读:
“攻坚”——做突击队攻克火箭技术难题
我国是制造大国 , 不是制造强国 。 一些跨学科、跨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不足 , 技术、市场、产品受制于人 , 严重影响了产业竞争力 。 急行业之所急 , 组建跨界研究团队 , “攻坚”多学科交叉的关键技术难题 , 成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服务经济发展的抓手 。
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陆大明介绍 , 我国某型号合金材料在火箭上的应用受到极大挑战 , 新材料焊接遇到很大困难 。 学会联合中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湖南中创空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 , 组织技术攻关团队 , 从新材料研制到焊接工艺逐个突破 , 成功攻克了3.35米大直径火箭铝合金焊接工艺 , 突破了技术封锁 。 目前 , 学会正在复制这一协作模式 , 进行新一代航天火箭低温储箱制造的技术攻关 。
与此同时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还牵头成立了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 , 汇集传统制造、信息技术、军工、电力、农机、新材料等领域的13家全国学会 , 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 推动创新资源聚合 , 促进创新模式变革 。
“破冰”——破解中西部采煤产业转型难题
我国中西部很多欠发达地区对采矿业的依赖度极高 , 由于缺乏科技支撑 , 生产方式老旧 , 长期停滞于密集劳动力驱动的发展困局 , 给生态环境造成难以承载的负担 。 如何“破冰” , 助推其向绿色环保采矿方向转型 , 成为中国岩土力学学会探索的“新攻略” 。
在山西吕梁、陕西延安等地 , 该学会理事长何满潮院士亲自领衔 , 住矿区、下矿井 , 系统梳理问题 。 他们发现当地仍然沿用20世纪初英、德等国主导设计的采煤技术及装备系统 , 存在环境损伤严重、巷道掘进量大、成本居高不下、开采事故多发等问题 。
为此 , 学会整合专家资源 , 研发出一套安全高效绿色的采煤方法——无煤柱自成巷110/N00工法 。 在陕西禾草沟二号煤矿率先采用后 , 年均节约煤炭资源4.4万吨 , 采区资源回收率提高近30% , 矿井服务年限延长2年左右 , 实现经济效益1.6亿元 。 在山西焦煤集团23座矿井全面推广应用后 , 创造经济效益达6亿余元 , 帮助资源枯竭型地区和革命老区逐步走出一条转型发展之路 。
“示范区的科技帮扶 , 建立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专家主力、学会主角’的工作机制 , 实现了预期的‘抢救资源、抢救生命、保护环境’的目的 , 目前已达到了科技助力精准帮扶工程的阶段性目标 。 ”何满潮说 。
据何满潮介绍 , 近几年无煤柱自成巷110/N00工法技术已在全国14个省、500多个矿井工作面推广应用 , 取得了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
“捆绑”——300名农业科技人才破解基层难题1000多项
当前我国农业正向现代、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型 , 农业机械的投入 , 逐渐替代了农业劳动力的投入 , 成为农业发展的新动能 。 但农业科技发展需求与农业科技人才却长期呈现典型的逆向分布 。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 , 将农业科技人才留在土地上 , 中国农学会在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 , 探索人才与土地的“捆绑”攻略 。
据了解 , 近几年里 , 中国农学会遴选了300个产业科技杰出人才 , 为入选人才提供每年20万元、连续5年的稳定经费支持 。 对于这些经费 , 中国农学会不规定使用明细 , 只要求是围绕地方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产业、区域 , 实现技术上有重大突破、模式上有重大创新、应用上有重大推广价值的科研成果 。
【技术难题|这些科学家出促经济五大“新攻略”】这极大地激发了农业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和服务产业的活力 。 据统计 , 遴选出的300个农业科技杰出人才先后参与解决基层生产技术难题1000多项 , 通过培训向30万人次的农户推广先进技术 , 建立实验示范基地147个 , 吸纳26.9万个当地劳动力在基地从事生产 , 384项科研成果得到转化应用 , 转化应用产值170多亿元 。
来源:(国际在线)
【江苏龙网】网址:/a/2021/0326/lmkd0Q03b4642020.html
标题:技术难题|这些科学家出促经济五大“新攻略”(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