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网络游戏使用的日益低龄化已经引发社会担忧 , 网络游戏沉迷乃至上瘾不仅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 也给其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 。
对此 , 最高法发布《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明确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 , 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资金 , 监护人要求游戏运营商或者网络平台返还有关款项的 , 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
游戏成瘾原因复杂 , 负面影响不可估量
该如何判断未成年人是否游戏成瘾呢?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韩英伟分析称 , 当未成年人对网络游戏成瘾 , 往往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 首先 , 网络游戏成为未成年人情绪和行动的指引 , 言语和行动总是和游戏息息相关;其次 , 一旦停止让未成年人玩游戏 , 他们就会脾气暴躁、情绪不佳;最后 , 未成年人会因为游戏和父母产生矛盾冲突 。
据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介绍 , 目前已经有判断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官方标准 , 如世卫组织2019年5月25日通过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 , 游戏成瘾又被称为“游戏障碍” , 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无法自主控制玩游戏的起止时间、频率、强度、时长和情境等方面;二、将游戏的优先性置于其他重要事项和日常活动之上;三、在游戏已经产生负面影响之后 , 这种行为仍然持续或变得更为严重 , 致其行为模式已经足以导致个人、家庭、社会、教育及职业等其他重要职能领域严重受损 。
网络游戏为何会引发成瘾现象?
对此 , 郑宁说:“游戏成瘾的背后有内在的心理学原理 。 游戏瘾的形成机理如同烟瘾、酒瘾、毒瘾一样 , 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巩固、习惯化的过程 。 上网是操作过程 , 网上尝到的‘甜头’是强化物 , 上网操作和‘甜头’强化物的结合称为强化 , 多次强化后 , 便形成了‘网瘾’操作性条件反射 。 ”
郑宁告诉《法制日报》采访人员 , 就游戏本身而言 ,游戏的设计往往遵循心理学中的“斯金纳箱理论” , 就是游戏设计者频繁给玩家投放奖励 , 玩家就会按照设计者的想法去驱动自己的行为 , 现在很多游戏的系统功能都是围绕奖励来设计的 , 游戏的奖励机制是上瘾的一个重要原因 。
韩英伟补充说 , 未成年人游戏成瘾也与其个人性格和家庭状况有关 。产生成瘾现象的未成年人通常具有性格内向和易冲动的特点 , 在现实中比较孤僻 , 网络游戏可以弥补他们的精神需求 , 导致他们沉迷网络甚至成瘾 。 同时 , 从家庭方面来看 , 家长对于未成年人的成瘾现象也会产生影响 。 80后、90后父母玩游戏也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现象 , 未成年人在无形中就会受到影响 。
此外 , 韩英伟认为 , 网络游戏成瘾也有特定的现实原因 。 学习任务重、压力大成为当下未成年人普遍面临的现象 , 网络游戏就成为其逃避挫折、宣泄情绪 , 获得满足感的重要途径 。
在郑宁看来 , 现实环境的恐惧更容易使得未成年人在游戏等虚拟世界寻求安全感和精神寄托 。 一方面 , 目前学校的评价体系较为单一 , 未成年人面临的学业压力可能会使他们产生挫败感 , 而游戏具有竞争性 , 可以帮助他们找到现实生活中缺乏的自信;另一方面 , 未成年人也会面临缺少现实玩伴的困境 , 因此容易将游戏作为宣泄的工具 。
韩英伟认为 , 网络游戏成瘾具有的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 容易造成未成年人在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损伤 。
“网络游戏沉迷很容易使未成年人产生心理问题 , 不仅不利于养成良好习性 , 还会使他们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越来越差 , 社会交往能力降低 , 形成孤僻、内向、固执的性格 。 ”韩英伟说 , “用眼过度也会造成视力下降 , 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体发育 。 长此以往 , 他们会对学习愈来愈抵触 , 严重者甚至会荒废学业 。 此外 , 网络游戏充值也会给家庭造成经济损失 。 ”
来源:(澎湃新闻)
【江苏龙网】网址:/a/2021/0326/lmkd0610200U42020.html
标题:奖励|未成年人网游成瘾症结:奖励机制吸引玩家,个性孤僻更易沉迷(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