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 ,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唐传祥研究组与合作团队在《自然》上发表研究论文《稳态微聚束原理的实验演示》 , 报告了一种新型粒子加速器光源“稳态微聚束”的首个原理验证实验 。 基于该原理 , 能获得高功率、高重频、窄带宽的相干辐射 , 波长可覆盖从太赫兹到极紫外波段 , 有望为光子科学研究提供广阔的新机遇 。 与之相关的极紫外光源有望解决自主研发光刻机中最核心的“卡脖子”难题 。
SSMB原理验证实验示意图(图片来源:《自然》)
稳态微聚束 , 英文为Steady-state microbunching , 可缩写为SSMB 。 实验中 , 研究团队利用波长1064纳米的激光操控位于柏林的储存环内的电子束 , 使电子束绕环一整圈后形成精细的微结构 , 也即微聚束 。 微聚束会在激光波长及其高次谐波上辐射出高强度的窄带宽相干光 , 实验通过探测该辐射验证微聚束的形成 。 微聚束的形成 , 证明了电子的光学相位能以短于激光波长的精度逐圈关联起来 , 使得电子可被稳态地束缚在激光形成的光学势井中 , 验证了SSMB的工作机理 。
文章插图
SSMB原理验证实验示意图(图片来源:《自然》)
SSMB概念由斯坦福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杰出访问教授赵午与其博士生于2010年提出 。 2017年 , 唐传祥与赵午发起该项实验 , 唐传祥研究组主导完成了实验的理论分析和物理设计 , 并开发测试实验的激光系统 , 与合作单位进行实验 , 并完成了实验数据分析与文章撰写 。
在芯片制造的产业链中 , 光刻机是必不可少的精密设备 , 是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中最复杂和关键的工艺步骤 。 光刻机的曝光分辨率与波长直接相关 , 半个多世纪以来 , 光刻机光源的波长不断缩小 , 芯片工业界公认的新一代主流光刻技术是采用波长为13.5纳米光源的EUV(极紫外光源)光刻 。 EUV光刻机工作相当于用波长只有头发直径一万分之一的极紫外光 , 在晶圆上“雕刻”电路 , 最后将让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包含上百亿个晶体管 , 这种设备工艺展现了人类科技发展的顶级水平 。
大功率的EUV光源是EUV光刻机的核心基础 。 而随着芯片工艺节点的不断缩小 , 预计对EUV光源功率的要求将不断提升 , 达到千瓦量级 。
“简而言之 , 光刻机需要的EUV光 , 要求是波长短 , 功率大 。 ”唐传祥说 。 大功率EUV光源的突破对于EUV光刻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至关重要 。 唐传祥说:“基于SSMB的EUV光源有望实现大的平均功率 , 并具备向更短波长扩展的潜力 , 为大功率EUV光源的突破提供全新的解决思路 。 ”
文章插图
SSMB原理验证实验结果(图片来源:《自然》)
EUV光刻机的自主研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基于SSMB的EUV光源有望解决自主研发光刻机中最核心的“卡脖子”难题 。 这需要SSMB EUV光源的持续科技攻关 , 也需要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合 , 才能获得真正成功 。
清华SSMB团队从2017年4月开始SSMB原理验证实验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 。
“SSMB采用激光来对电子进行聚束 , 相比同步辐射光源常用的微波 , 聚束系统的波长缩短了5到6个数量级 。 因此 , 要验证SSMB的原理 , 需要加速器对电子纵向位置逐圈变化有非常高的控制精度 , 而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的储存环在这一方面最接近SSMB的实验需求 。 经过老师们的前期联系与沟通 , 德国两家机构积极加入研究团队 , 与我们开展合作研究 。 ”全程参与赴德实验的清华大学工物系2015级博士生邓秀杰介绍 。
从2017年始 , 清华团队成员先后8次前往柏林 , 参与从实验准备到操作的各个环节 ,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 , 实验于2019年8月31日取得成功 。 邓秀杰说,SSMB涉及的物理效应多 , 实验难度大 , 团队经历了多次失败的尝试 , 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物理问题和实际加速器运行的认识 , 直到最后将问题一一解决,“无法进行现场实验的时候 , 我们也没有停止工作 , 会就之前采集的实验数据进行理论分析 , 定期召开工作会议 , 以及进行邮件或在线讨论等 。 ”
《自然》评阅人对该研究高度评价 , 认为“展示了一种新的方法论” , “必将引起粒子加速器和同步辐射领域的兴趣” 。
【光刻机|清华首次验证“稳态微聚束”原理,有望助力光刻机自主研发】目前 , 清华大学正积极支持和推动SSMB EUV光源在国家层面的立项工作 。 清华SSMB研究组已向国家发改委提交“稳态微聚束极紫外光源研究装置”的项目建议书 , 申报“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推荐阅读
- 杨振宁|清华大学辟谣:杨振宁逝世系谣言
- 杨振宁|清华大学:“物理学家杨振宁近日逝世”系谣言,先生身体健康
- 杨振宁|清华辟谣杨振宁去世消息
- 杨振宁|杨振宁教授去世?清华大学已辟谣:先生当前身体健康
- 美国_军事|那个帮美国破解北斗卫星的清华才女高杏欣,13年过去了,近况如何
- 胚胎|科学家首次用机械子宫,让哺乳动物胚胎在体外存活6天丨Nature
- 南仁东|考上清华不去,考上中科院不去,超级天眼建造者南仁东有多厉害
- 耳念珠菌|陈根:自然环境首次发现超级真菌,跨越十年溯源路
- 离子|科学家首次发现地球内部超离子态矿物相
- 小钰涵|寒门女孩被省重点高中录取,目标直奔清华,不料高考前夕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