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在葆|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时刻,赤裸裸拍了出来,这电影到底隐喻什么?( 二 )


可随后 , 巫师便让侵略者的头子私下处理虎爪及其同伴 。 就在侵略者头子以玩乐的心态狩猎射杀虎爪时 , 虎爪侥幸逃脱 , 并且将侵略者头子的儿子杀害 。
一场单独针对虎爪的漫长追捕就此展开 。
而虎爪则在随后的反击下 , 将原先杀害其部落族人的侵略者们一一复仇击杀 , 最终救回险些被暴雨淹死的妻儿 , 一家人遁入深林中 。

影片最后 , 以西班牙的军队船只 , 及基督教牧师的出现而告终 , 这一极富历史意义的时刻告诉我们 , 这一年应该是1519年 , 随后的几百年间 , 西班牙大肆屠杀印第安人 , 掠夺财货 , 将其作为新的殖民地 。

然而 , 在西班牙人出现之前 , 我们并不会对片中有关印第安人或玛雅城邦有过多的好恶感 。 原因在于 , 导演吉布森极力保持克制 , 他只是以一种人类学的视角去平视 , 甚或仰视这一独特文化 。
在开头部分 , 玛雅侵略者对森林中印第安人的入侵 , 只不过是一次历史夹缝中不可避免 , 且稀松平常的部落冲突 。 只不过因为我们先入为主 , 以虎爪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 , 自然会为其妻子的险境而担忧 , 为其父亲的被杀而心有戚戚 。

可当影片对玛雅城邦进行事无巨细地捕捉 , 对每一个阶层的个体施以审慎观察时 , 我们只会对这一文明心怀猎奇 。 如同在观看《赛德克·巴莱》中 , 对赛德克族人的生活感到好奇而已 。
当我们以这一走马观花的心态 , 最终看到西班牙人终于登陆 , 察觉到两种文明开始激烈碰撞时 , 一种悲凉感和反思心猝不及防地涌上心头 。
因为 , 单一文明的故事 , 只是一种叙事的艺术;而两种文明的冲突 , 乃是批判的艺术 。 前者只会提供无关痛痒的猎奇文本 , 后者却会生发出历史层面的反思 。
正如我们可以优哉游哉地追着清朝宫斗剧 , 或者历史正剧 , 但我们却无法在对有关鸦片战争和甲午海战的影视剧面前持以平常心 。
吉布森在《启示》中最后的神来之笔 , 让影片之前所有故事脉络尽皆打通 。 原来 , 所谓的“启示”不单单针对虎爪这一主角 , 更是对玛雅文明灭亡指涉 。

当患有瘟疫的小女孩 , 说出那段预言时 , 我们原以为那只不过暗示着 , 虎爪对侵略者们的复仇:

神圣的时刻就要来临 , 当心那一天的黑暗吧!担心带来老虎的那个人 , 他会在泥沼中重生 , 他将为你们引荐的人能够抹灭天空 , 也能铲平大地 , 铲平你们所有人 , 终结你们的世界 , 他此刻已经在这里了 。 白昼将会变成黑夜 , 虎之人将会把你们引向灭亡 。

在后半段的情节中 , 虎爪先是误打误撞 , 将黑豹引向侵略者 , 之后又落入泥沼 , 觉醒开始复仇 。 简而言之 , 虎爪逃亡中的每一步 , 都暗合小女孩的预言 , 让侵略者们一一得到惩戒 。
然而 , 这则预言真正的用意却是西班牙人对玛雅文明的摧毁 , 对印第安人的屠杀 。
在此 , 梅尔·吉布森如同一百年前大卫·格里菲斯在《党同伐异》中 , 以如椽巨笔再现古巴比伦文明一般 , 他也让玛雅文明中激烈的内部矛盾得以呈现 。

耗资巨大 , 令无数奴隶用石灰涂抹建筑 , 只不过是基于审美和宗教考量;四处侵略印第安人部落 , 用活人作为祭祀品 , 掏心砍头 , 只不过是因为迷信祭神 , 乞求降雨 。
而反观西班牙所代表的西方文明 , 科学、军事、经济和社会变革 , 无一不让其拥有碾压玛雅文明的优势 。
吉布森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 , 对当年西班牙掠夺者的屠杀侵略史翻案吗?并非如此 , 他向来是以反思的姿态 , 触碰历史中那些血腥残酷的时刻 。

《勇敢的心》 , 以苏格兰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为主角 , 讲述其一生戎马倥偬 , 最后悲惨殒命的故事 。
《耶稣受难记》 , 镜头直逼耶稣生前最后一段历程——受难 , 将耶稣带着荆棘王冠、被皮鞭抽打 , 拖着沉重的十字架 , 手掌脚掌被铁钉钉穿 , 受烈日荼毒的全盘过程一一记录 。

有人说 , 吉布森是一个对残酷 , 更准确地说 , 是对肉体疼痛进行剥削的导演 。 确实如此 , 就连他最近的一部影片2016年的《血战钢锯岭》 , 虽然题材颇有主旋律色彩 , 但仍是让一名不杀敌人 , 只救战友的医疗兵抚慰残酷创口 。
当血腥残酷成为镜头下最直接的表现对象 , 它便具有了全新的含义 , 那便是血腥的代价 , 象征和本质 。 对于《启示》这部影片来说 , 不管是活体掏心 , 还是被黑豹咬烂面孔 , 都是对那个野蛮时代的假想 , 隐喻着文明没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