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需求该不该满足?不恰当的做法,影响孩子一生 |( 二 )
是否会给孩子造成匮乏感 , 不在于家庭贫富 , 而是家长对待金钱的态度 , 对待孩子提出需求时的态度 。
不管能不能满足孩子 , 都应当给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你的需求是合理的、好的 , 你值得一切美好、珍贵的事物;现在无法满足的需求 , 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 。
02
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
容易养出自私的“巨婴”
记得之前看到的一则视频 , 感触很深:一个16岁的儿子 , 因身为快递员的父亲没能给自己买上最新款的苹果手机 , 竟恶狠狠地罚父亲站在门外 , 甚至对其破口大骂:
“你瞅瞅你那个样 , 要多窝囊有多窝囊!”
“你给我记着 , 今年没有苹果手机 , 我就没你这个爹!”
当凶狠的儿子质问父亲“知道错了没” , 父亲唯唯诺诺地说:“我错了 , 儿子 。 ”视频中那个儿子 , 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 不顾家庭实际情况 , 理直气壮地向父亲索取的样子 , 让人觉得可气又可悲 。
然而不得不承认 , 孩子不是生来就是这个样子 , 在家庭教育 , 家长一直对孩子有求必应 , 过于宠溺 , 才会造成这个少年如今自私、蛮横的样子 。
文章插图
生活中有不少家长 , 缺乏原则 , 对孩子无条件满足 , 百般迁就 。
比如孩子在别人家里看上了别人的玩具 , 非要带回家 , 家长就想办法让别人送给自己的孩子 , 或者给孩子买个一模一样的;
比如家长炒好了菜 , 孩子一上桌就开始挑剔 , 说没有自己喜欢的 , 家长马上给孩子炒个想吃的菜;
比如家庭条件一般 , 孩子还要求家长买昂贵的手机 , 家长决定自己省一省 , 给孩子凑钱买……
这种方式同样是不利于孩子性格和身心发展的 , 容易导致孩子形成“巨婴心理” , 以自我为中心:我要什么必须得到;不满足我就是你的错 。
尽可能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 , 不是必须全部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 。
有时候家庭条件达不到 , 或者孩子提出的一些不切实际、不合理的需求 , 家长应当把握好界限 , 可以拒绝孩子 , 并说明原因 。
满足不了的 , 也可以鼓励孩子自己通过努力实现心愿 , 尽量避免通过牺牲自我来满足孩子的需求 。
这些自然而然产生的需求不被满足的”挫折感“ , 才是真实世界的样子 , 更有利于孩子的人格、身心健康发展 。
此外 , 比起物质需求 , 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心理上的需求 , 主要有三方面:陪伴、探索、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
比如孩子想要买班上同学都有的鞋 , 可能不是虚荣 , 而是寻求同伴的认同 , 渴望获得友谊 。
家长多注重和孩子交流沟通 , 试着了解孩子提出某种需求背后更深层的原因 , 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 , 恰到好处地满足孩子 。
本文转载于钱志亮工作室(ID: qzlzgs)
推荐阅读
- 孩子产生“回避型人格”怎么办?父母应尊重孩子,而不是互相伤害
- 过年,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收到三种礼物,确实挺让人为难的
- 爱无条件但不能没有原则,不要让孩子边依赖边嫌弃
- 有远见的父母,都舍不得让孩子“太听话”
- 米饭这样做太美味,搭配鲜蔬和香肠,解馋又营养,孩子爱吃的主食
- “积食王”找到了,3种食物经常吃,孩子脾胃虚弱,赶快住口
- 室外寒冷,孩子们,换个地方运动去
- 在家教你做蔬菜鸡肉卷,肉嫩多汁,简单营养,孩子爱吃的美味辅食
- 当心!这些危险的“解压玩具”,你孩子手边有吗?
- 莲藕和鸡肉的美味新吃法,简单营养,好吃解馋,孩子爱吃的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