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户籍管理制度有多严格?《水浒》中好汉杀人后没有藏身之地!( 二 )


当官府差人去宋家庄的时候,宋太公说:“不孝之子宋江,自小忤逆,不肯本分生理,要去做吏,百般说他不从;因此,老汉数年前,本县官长处告了他忤逆,出了他籍,不在老汉户内人数······老汉也怕他做出事来,连累不便;因此,在前官手里告了。执凭文帖在此存照。”
宋代复杂的户籍管理制度
促成上述《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说到底都是受宋代户籍管理制度的影响。
户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具特色的社会制度之一,也是历代统治者管理老百姓的重要工具,通过户籍制度,官府可以更好的掌握辖区内的土地和人口情况,并且以此为基础,对老百姓进行管理。
户籍制度的产生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推行兼并战争,动员平民服兵役的策略,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基层行政和社会管理的制度。
宋代户籍管理制度有多严格?《水浒》中好汉杀人后没有藏身之地!
文章插图
户籍的发展在宋代时期可以说发展到了一个巅峰时期,在宋代之前,户籍制度是政府管控土地的工具,并且肩负征发赋税徭役的作用,然而宋代的户籍制度发展到将户籍与土地相分离,你有多少地纳你的税,我的户籍还是管理我的百姓。
在管理社会上,户籍制度体现在治理流民、防范流民,整治社会治安。
正因为宋代户籍制度并不是跟赋税制度相联系,因此宋代的编户规则很多,是历史上户口制度最复杂的朝代。
宋代将户籍分为五大类,并且每一类的户籍都有特定的作用:
为征发职役按户等而设的五等丁产簿;
征派力役和丁税而设的丁帐;
为征派二税而设的“二税版籍”:税租簿、税租帐;
为维护地方治安和抽练乡兵而设的保甲簿(后来演变成替代五等丁产簿的征收赋役的凭证),为登基各州主户波动情况的升降帐。
从五等丁产簿到升降帐,记载的内容各有偏重,编制的时间交错补充,是宋朝征税派役、管理地方的依据。
宋代的户籍管理制度管理多严格
中国古代从秦朝开始历朝历代建立的都是地主阶级统治秩序,为了维持这种统治秩序,必须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将人口限制在土地上。
只有严格的户籍制度,才能更好的管理土地和老百姓,为了保证自己的财源和兵源,历代统治者也很重视对户籍的建设,宋朝的户籍不仅种类繁多,牵扯的方方面面很多,而且也是相当严格的。
我们现在的户口基本是出生的时候去登基,等到去世后凭死亡证明去销户,而宋代的时候兵不是这样的,宋代的五等丁产簿、保甲簿都是三年一统计,而其他户籍基本是一年一统计,尤其是征派力役和丁税而设的丁帐,更是每一年都要统计一下每一户的男丁,由乡村奢长上门登记各家丁口情。
在《宋刑统·名例》中规定了犯流罪发配者必须编入户籍,你想想在这种制度下,连罪犯都要编入户籍,更何况平时的户籍管理了,村里少一个人,或者多一个人很容易就引起官府的注意。
宋代官府在户口登记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有人弄虚作假,防止官吏和基层人员勾结瞒报或者虚报户籍要求:“凡等第升降,盖视家产高下,须凭本县本县须凭户长、里正户长、里正须凭邻里,自上而下乃得其实。”
宋代户籍管理制度有多严格?《水浒》中好汉杀人后没有藏身之地!
文章插图
《州县提纲》卷二《户口·保伍》条例:
县道户口,保伍最为要急,倘不经意,设有缓急,惜然莫知。始至,须令诸乡各严保伍之籍二熟口一甲五家,必载其家老丁几人,名某,年若干成丁几人,名某,年若干幼丁几人,名某,年若千。凡一乡为一籍,其人数则总于籍尾。
为了避免脱户,出现宋代还制定了很多法律中规定:
“诸脱户者,家长徒三年。无课役者减二等,女户又减三等。脱口及增减年状,以免课役者,一口徒一年,二口加一等,罪止徒三年”。”
不仅户主要受到惩罚,就连里正(类似于村长)都要受到惩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