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底瓶在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就有出现,西安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出土的盛水陶罐,其结构为红陶,烧结程度较好,质地坚实。器形为小直口,细颈,长圆腹,尖底,肩部或腹部有对称的双系,器表多有绳纹。其后,庙底沟文化遗址和马家窑文化遗存中也发现有尖底瓶,庙底沟类型的尖底瓶为双唇,小口,器身瘦长,肩腹部有系或无系;马家窑文化的尖低瓶为侈口,直颈,折肩,腹有双系,以细泥橙黄陶制成,器表涂浅红色陶衣,以黑彩绘旋纹,纹饰充满动感,制作精细。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西周时期的宫廷也出现有相似的带有双耳的陶质玩器――欹器,它是一种利用重心来调节平衡的器物,空的时候倾斜,装水不多不少时直立,水装多了就翻倒,比“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历史上的尖底瓶】
文章插图
再往后,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场境也多见此器物,小口有唇,斜腹尖足,已无双耳,或陶质或半瓷质。但器型本质上又与契丹族发明的鸡腿瓶和宋的梅瓶不相同。元代后,可能缘于各种因素,再无此类瓶形发现。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最早发现这一时期的此类尖底陶罐(瓶),大多考古学家们认为是古代先民们运用重心移动的原理制作的一种从河里汲水用的实用容器,其形制和用途结合起来,可称尖汲瓶。
有些专家们认为,就尖底瓶的器形上来看,有带系(耳)的和不带系(系)的,有系的可以掌控重心的移动,而无系的就不存在重心移动,实验室测试结果不完全符合汲水的功能。所以,他们认为,尖底瓶中间鼓起,两头尖尖,是果核的形象,果核的种子象征新生、重生,所以他认为,尖底瓶是“酉”瓶。还有“奠”,“尊”,这些都是尖底瓶不同的使用场景。在甲骨文中,“酉”字就是尖底瓶的形象,“尊”是双手捧着尖底瓶的形象,“奠”是案上放着尖底瓶的形象。这个文饰符号表明:古人对尖底瓶有崇拜、祭拜的习惯,尖底瓶是作为礼器来使用的。空瓶子当然不用祭拜,祭拜的是里面的魂。正因为尖底瓶放的是灵魂,所以不能倾斜倒下,尖底就是为了让人们捧着或者固定在案上以保证时刻站立。
除上述外,还有一个推测是做暖水瓶用。尖底最突出的功能是比平底器物更容易的插进松软的物质中。据发掘资料,仰韶文化的居民居的半地穴居室内都设有一个灶坑,和保存火种的砂陶罐,灶坑兼备做饭和取暖双重功能,灶坑内有燃烧后的灰烬,这些灰烬蓄热性能非常好,可以长时间保持热量。仰韶居民为了在冷天或者夜里也可以喝到热水,把瓶子特意做成尖底,就可以把装水的尖底瓶很方便的插进灰烬中,需要饮水时取出来,喝完再插进去。由于做暖水瓶用,所以可大可小,可以有耳,也可以无耳。
上面图片为辽金时期红釉尖底瓶
高25厘米、肩径13厘米多,小唇口、直颈、挺肩、垂腹、小圈底,肩下一圈弦棱。棕红色胎土,通体施红釉,釉色暗红,釉面保存基本完好。
这一瓶型,未有专家专著论述,应该是游牧民族生活用具。
推荐阅读
- 梁思成与鉴真纪念堂
- 庐山历史上的今天 - 1月9日
- 历史上这5位大将军不存在,是虚构的人物,别再被电视剧给忽悠了
- 中国历史上有八圣,其中的七圣如雷贯耳,为何唯有剑圣默默无闻?
- 中国历史上的南北之争,被地域黑拖累至死的明朝状元郎
- 历史上的10大谎言。
- 中国历史上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最终归宿究竟在哪!
- 作为历史上最有名的两位杜姓诗人,杜甫和杜牧是什么关系?
- 历史上的杨文广:受范仲淹、狄青器重,不是杨宗保之子
- 影视剧都是骗人的,而历史上的唐伯虎真的是,要多惨有多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