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和尚为什么喜欢自称“老衲”?这个“衲”,有两层意思

这段时间,有一本小说《老衲要还俗》非常火爆,而我们在影视剧中,也经常看到里面有的和尚喜欢自称老衲,其中到底有什么来历?
老,应该是资历老,年龄大的和尚。
衲,有两个意思,一个含义是僧人即和尚的衣服;还有一个意思跟\"纳\"意思相同。
古时候的和尚为什么喜欢自称“老衲”?这个“衲”,有两层意思
文章插图
上了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六七十年代中国的经济落后,物质贫乏,人民生活水平低,底层老百姓穿的鞋子都不是在商店买的,都是家里的女人用把破布用浆糊粘到一块,再用针线,一针一线缝到一块的,俗称\"纳鞋底\"。那时候农村的女人,如果不会纳鞋底,连对象都找不着,这是最基本的技能,不会的话,这家就没有办法过了。
六七十年代如此,中国古代更是如此了。
妇女们可以一边纳鞋底,一边跟左邻右舍闲聊家长里短,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在外人看来,和尚是个很惬意的职业,很多人羡慕和尚,能断了红尘,无忧无虑。
大唐官员、诗人白居易就写诗向往僧人的美好生活:\"自出家来长自在,缘身一衲一绳休。\"(白居易《赠僧自远禅师》)看看吧,友友们,当个和尚多好,出家之后自由自在,连衣服钱也省了,将别人做衣服的边角料拿来就能当衣服穿。
古时候的和尚为什么喜欢自称“老衲”?这个“衲”,有两层意思
文章插图
其实白大人有所不知,当僧人是非常苦的。因为僧人没有人给他薪水,自己也不能做生意;所以他们的生活都比较简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身上的衣服都补丁摞补丁。
正如那首古诗所云:\"身披百衲伏魔衣,手持五明降鬼扇\"。
和尚自称老衲,跟贫僧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为有信仰的人,要意志坚定,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承受得住清贫。
我们知道日本的和尚不必忌荤,也不必戒色,能娶妻生子,而且还能置办家产,也可以利用寺庙创收,遗产还可以由子孙继承,小日子非常滋润。
古时候的和尚为什么喜欢自称“老衲”?这个“衲”,有两层意思
古时候的和尚为什么喜欢自称“老衲”?这个“衲”,有两层意思
文章插图
但是中国的僧人生活就比较艰苦,不能吃荤,不能娶媳妇,甚至不能谈情说爱,要是师傅知道了,一定会被扫地出门;被百姓知道了,更是要承受巨大压力。至于让公司上市,当董事长,包养情妇,欺世盗名、更是大逆不道,想也别想。
虽然也有和尚贪污信徒的香火钱,也有的借着给人消灾为名收费,还有的和尚悄悄破戒,吃肉好色,但都是偷偷摸摸进行的,提心吊胆,事情败露就会弄得灰头土脸,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不吃苦中苦,难做人上人,可是和尚们吃了苦中苦,也难进入上流社会,一生两袖清风、穷困潦倒。
但是你一旦心中有佛,就会坚守信念不忘初心,尽量会做到清静无为。做到了这一点,就达到佛学的最高境界,能够修成正果。
古时候的和尚为什么喜欢自称“老衲”?这个“衲”,有两层意思
文章插图
僧人只自称老衲和贫僧,首先是一种表白:看看,我自己从不敛财,不贪、不占、不索贿、受贿,我两袖清风,是个清廉的和尚,你们要尊重我啊,不要瞧不起我,我可不是《水浒》里潘巧云的哥们裴如海。其次是一种自勉,时刻提醒自己,要清贫,要拒绝名利诱惑,当了和尚,进了法门,就断了欲望,绝了尘缘,自律自爱,不做对不起佛的事情,不然就会前功尽弃、功亏一篑。
古时候的和尚为什么喜欢自称“老衲”?这个“衲”,有两层意思
文章插图
所以能始终如一,坚持到底的人,确实不多。古人有诗云:非向山头寻老衲,定于花下醉红裙。池边日日摊书卷,昨日今朝不对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