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崇陵墓前为什么有十八颗罗汉松?想知道原因吗,我们往下读( 二 )


但当时的民国政府拨不出经费,所以此后一年修陵工程停止了。1913年春,大总统袁世凯派出国务总理赵秉钧与清室内务府大臣绍英等协商,从逊清皇室经费中拨款,重新开始赶修崇陵工程。
地宫的建造,主要是在金井吉穴处挖下3丈有余的深沟,用1丈多的柏木桩下插,其中用粘土、沙土、白灰掺和的三合土分15层夯实,厚达2丈。隆恩殿的地基也夯筑了15层。
所用木料十分上乘,三殿的梁架均用紫檀木制作,十分坚硬,因此崇陵主体工程基本上是按照清朝制定的规制在施工,不过也有偷工改料的事情发生。如崇陵地宫的龙山石,没有像以前各帝的形制在汉白玉石上雕刻龙纹,而仅以彩色在龙山石上画出龙纹。
1915年,工程全部完工,葬入光绪皇帝与隆裕皇后。
崇陵比其他清朝帝陵规模要小,无碑楼、石像生等建筑,但有比较完备的排水系统,三座门前和明楼前各有一条玉带河通向围墙之外。明楼前的玉带河,沟通地宫的14个泄水孔。如果向泄水孔倒入带颜色的水,经半个小时就会流入宝城外的玉带河里。月牙城内有渗水孔,宫殿基部还有2米宽、青砖砌成斜坡的“散水”。木结构建筑,选用桐木、铁料,故有“桐梁铁柱”之称。隆恩殿内彩绘色调鲜艳,底部有江水海洋图案,上部为一条金龙盘绕向上,殿前龙凤石雕剔透晶莹。
崇陵地宫是依照同治帝的惠陵地宫建造的,规模虽不见得有多么宏大,装饰雕刻也没有多少豪华,然它的空间之阔、工料之精、造艺之高、耗银之多,十分可观。
崇陵地宫有石门4道,隧道1条,月牙石影壁、隧道券、闪当券、罩门券、明堂券、穿堂券、金券各1座,门洞券3座,金井1眼,龙须沟2条,漏眼14个。墓道全长约63米。
地宫内券券相连,高低参差,嵌接巧妙,各券的平水墙下肩均为青白石角柱,券顶磨砖对缝,青白石料砌制而成。金券是地宫9券中最大的一个,高9米,长12米,进深7米。
金券内有由5张青白石铺成的宝床,长12米。正中一张宽2.5米,中部凿有一眼透眼金井,光绪皇帝的梓宫放置于金井之上。隆裕皇后的梓宫在光绪帝左侧,并排安放。宝床前各有2座石制的安放宝、册宝箱的须弥形石座。
地宫内共有4道8扇石门,每扇高3.5米,宽1.5米。石门顶上各有铜铸管扇一根,既能撑住门上的巨石,又能管住门扇,使巨大沉重的石门开关自如。地宫4道石门的门楼,各用一块巨大的青白石制成。门跺为马蹄柱形,底部雕有佛轮,上部雕有高山、浮云和净瓶,工艺精巧,繁简得当。8扇石门上各有一尊长约2米的浮雕菩萨立像,造型十分生动,象征着葬者亡灵进入佛界天国的极乐世界。
崇陵建筑工巧,这是人们公认的。但在仪树中,崇陵使用了罗汉松和银松,帝王陵墓的建筑装饰已经融合进了新气息,这是人们想不到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光绪崇陵墓前为什么有十八颗罗汉松?想知道原因吗,我们往下读
文章插图
原来崇陵建造时,因经费不足,建陵计划中没有栽树的条文。当时有个清朝遗老叫梁鼎芬的人,募捐到一些钱款,遂在崇陵外的山野上栽满了青松翠柏,在陵内栽植了数百棵银松,在明楼前祭台左右栽种了18棵罗汉松,寓意“十八罗汉”守护在先帝陵前,从而形成了区别其他帝陵的独特情景。
光绪崇陵墓前为什么有十八颗罗汉松?想知道原因吗,我们往下读】参考文献:《中国历史集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