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二 )


我们在专业资料、专业书籍、专业培训和咨询工作中看到很多案例 , 都证明了一个安全感不够的母亲 , 容易养育出安全感不够的孩子 。 所以我们说第二个要素是人物 , 最关键的人物就是母亲 , 母亲的角色不可替代 , 母亲的作用不可替代 , 母亲的质量决定了一个孩子的安全感的质量 。
女性在决定当母亲之前 , 除了评估自己的身体条件 , 更重要的是要评估一下自己的心理状况 。 如果自己有很多安全感方面的问题还没有完全处理好 , 或者没有稳定在一个相对好的水平 , 在考虑生孩子的时候就要特别慎重 。 不是说身体上能生孩子就是一个合格的母亲 , 有的时候心理比身体更重要 。
安全感的要素第一是时间 , 第二是人物 , 第三就是关系 。
重要时间是在婴幼儿时期 , 关键人物是母亲 。 确定了这两个要素 , 只是具备了形成孩子良好安全感的硬件 , 还不足以保证孩子能形成好的安全感 , 因为还需要让硬件运转起来的软件 , 这个软件的就是关系 。 在重要时间和关键人物的互动关系 , 才最终决定了孩子安全感的质量 。
在孩子小的时候 , 母亲跟孩子之间什么样的互动 , 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大概有这么四个程序 。
首先 , 要敏感 。
母亲必须要敏感 , 才能及时捕捉到孩子发出的信号 。
很多女性当了妈妈以后会变得很神 , 孩子在房间在睡觉 , 门关的很严实 , 妈妈坐在客厅里 , 突然会觉得有些不对:孩子可能醒了 。 妈妈赶快走过去 , 一开门 , 发现孩子刚刚醒过来 , 眼睛看向妈妈 。 其他人会觉得这妈太神了!明明一点声音都没有 , 你是怎么知道孩子醒了?这就是敏感 , 是做妈妈的本能 。 她感觉到了房间里气场的变化 , 或者是那种母子连心的潜意识能力让她知道孩子的状况 。
有的母亲在这方面的功能是非常糟糕的 , 孩子可能在房间里都哭的稀里哗啦 , 大小便把尿布都泡透了 , 她在客厅还不知道 , 她可能忙着看手机、看电视 , 或者忙其他的事情 , 这就是不敏感的妈妈 。 这些母亲不能及时地捕捉到婴儿发出的信号 , 孩子会非常吃亏 。
第二 , 要准确解读 。
妈妈捕捉到了孩子发出的信号 , 推开门走到孩子旁边 , 但是这个时候妈妈不知道孩子要什么 , 因为读不懂孩子发出的信号 。 比如孩子在哭或者咿咿呀呀的 , 妈妈不知道他/她是想吃?想喝?还是想召唤别人来跟他/她玩儿一会儿?还是很难受想要换一下尿布?只是捕捉到了信号 , 但是读不懂信号 , 也是不行的 。 要想读懂孩子发出的信号 , 就要在敏感的基础上 , 满怀热情不断地尝试 。 这不是什么高科技 , 只要启动了妈妈的本能 , 多试几次就搞清楚了 。
第三 , 要回馈 。
捕捉到了信号 , 读懂了信号 , 妈妈还要给孩子一个准确的回应 。 比如说妈妈读懂孩子的尿不湿脏了 , 就要赶快给他/她一换 , 给他/她擦洗的干干净净 , 然后再安慰安慰他/她 , 孩子就会觉得很舒服 , 你知道我的需要 , 你真是我的知心人 。
第四 , 要有一个确认的程序 。
做完这些事情以后 , 妈妈要确认自己做的准不准 。 比如孩子哭 , 妈妈估计是饿了就喂他/她吃 , 孩子吃了以后就不哭了 , 很舒服地又睡着了 , 那就可以确认妈妈的这个回应是非常正确的 。 有一位新手妈妈 , 孩子一哭她就喂奶粉 , 一哭就喂奶粉 , 结果把孩子喂的消化不良 。 这就是缺了一个确认的环节 。
这四个程序——捕捉信号、准确解读、及时回馈、确认 , 不断循环 , 不断重复 , 孩子的感觉就越来越好 。 他/她会觉得我需要的时候 , 一定有这么一个关键人物(就是妈妈) , 能够及时地来到我身边 , 及时地理解我的需求 , 及时地帮助我解决问题 。 在这样一天一天的互动关系中 , 孩子就形成了一个稳固的安全感 。
大概一岁以后 , 父母就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基地 。 这个安全基地也是从每天良好的互动关系中形成的 。 安全基地能够让孩子安心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 孩子知道我后面是有人的 , 是有靠山的 , 那个安全基地的大门是永远对我敞开的 。 当我感到难受、感到痛苦的时候 , 我就可以跑回去休息休息 , 充充电;当我受到惊吓的时候 , 可以在那里得到安慰 , 可以让我的身心得到滋养 。 养育孩子的核心理念 , 就是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 , 提供一个心理上的安全基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