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佛祖二流仙,汉传佛教站稳脚跟的绝招,长出一张华夏面孔!

佛教入汉后,通过一步步演化的过程,与道教相争、相融,乃至某些神话之中神级体系共用。
如果说中国的宗教类别,恐怕最先想到的就是道、佛二教。自古以来,除却儒教严重的政治化,就只有道教和佛教成为了民间真正广泛流传的宗教。
在被民众广泛接受之后,不仅宗教与宗教之间产生了众多的纠葛,民间群众的口中也盛传着更多的故事。最知名的大概就属被称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了。在《西游记》广泛影视化的过程中,它也成为了中国人民老少皆宜的经典,它的故事被人们观看过一遍又一遍,所以其中的故事也是如数家珍。
一流佛祖二流仙,汉传佛教站稳脚跟的绝招,长出一张华夏面孔!
文章插图
不过如果我们现在细细品味,《西游记》里的漫天神佛是否值得我们探究?
答案是肯定的。
为何孙悟空师从菩提老祖,却又再拜唐三藏为师;为何孙悟空大闹天宫,最后他却被"如来"收服于五指山下;八戒、悟净都本是道教中天庭的神仙,最后却都皈依佛门。众多精怪妖物在西游途中作怪,他们又有哪些属于天庭,哪些属于佛门。西游记是明代的小说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的是明代的宗教文化,可是历代宗教发展至明经历了许多变化,佛教一步一步汉化乃至与本土道教分庭抗礼隐秘中融合,更深层次里比本土道教更让民众接受。
(一)汉传佛教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汉语系和藏语系的大乘理论为大乘佛法,巴利语系的佛教及其他类似的佛教为小乘佛教。东汉末年陆续出现了译传的佛教典籍,佛教几乎是由此开始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宗教碰撞,交融。
一流佛祖二流仙,汉传佛教站稳脚跟的绝招,长出一张华夏面孔!
文章插图
隋唐日趋鼎盛,开创了天台、华严、法相、律、净土、禅等多种宗派。至宋,更加与儒道交融。不过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由春秋伊始,"百家争鸣"象征了一定时期中国文明灿烂的成果。
中国的诸子百家与西方同一时期的希腊文明成为了世界文明中无可厚非的辉煌,它们被雅思贝尔斯誉为世界文明的"轴心时代"。在此盛况下发展出来的中国宗派,亦在本土发展千年之久,其文化观念植入人民潜意识里。
而佛教在道教已经成熟的基础上,站在中国文化的传承之上,撕开一条条缝隙,抓住机会借助中国人熟知的概念来翻译了许多佛家经典,将强烈的汉民族文化带入佛经中,加速了自身在中国盛行。
虽然如此,但是为了更好地宣传佛教,或是在翻译中或是在传教中他们更不惜将一些佛教的形象汉化,变成汉人的模样,以便更好的被接受。
其中我们最熟悉的应该就是哪吒了。中国儿童心目中的英雄人物,除去孙悟空恐怕就是哪吒。幼年时,我们是否经常疑惑哪吒的名字拗口生涩,甚至于奇怪为什么他的名字这样不符合中国人一贯的起名方式。
一流佛祖二流仙,汉传佛教站稳脚跟的绝招,长出一张华夏面孔!
文章插图
因为有一种说法告诉我们,哪吒可能并不是中国本土人。他就是来自于佛教经典中所描述的四大天王之一毗沙门天王的太子。
毗沙门天王有五个儿子,而第三子恰巧就是"哪吒"。隋唐时期佛经盛传于中华大地,香火极盛,毗沙门天王在古印度神话中乃是北方守护大神,又兼有掌管财宝之能。传至中国简直就是"关二爷"和"财神爷"的结合。
中国人民心中自然是颇能接受拜一个顶两个的“大便宜”,使得毗沙门天王成为善男信女眼中绝佳的信仰。
为了让他更好的被接受,毗沙门天王改穿汉服,变身为中国古代的一位将军,陈塘关李靖的形象大家一定印象深刻,而毗沙门天王正是"右扼吴钩,左持宝塔,其旨将以摧群魔,护佛事。"
一流佛祖二流仙,汉传佛教站稳脚跟的绝招,长出一张华夏面孔!
一流佛祖二流仙,汉传佛教站稳脚跟的绝招,长出一张华夏面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