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杨家将”,不过只是祖孙三人而已( 二 )


那场战斗是杨业的滑铁卢。
 所谓“杨家将”,不过只是祖孙三人而已
文章插图
公元986年,赵光义想要收回燕云十六州,于是主动向辽国发动进攻,大军分为东路,中路,西路三方面,西路军的主帅和副帅依然是潘美和杨业,不过多了一个监军王冼,这是一个阴险的小人物。
但是由于各路大军的配合出现问题,东路军大将曹彬率领的部队在沟被辽军大败,导致杨业的东路军要和辽军主力正面对决。战斗经验丰富的杨业深知,此时仓促间与辽军正面作战,自己是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的,是没有胜算的。
于是,他做出决定,大军先行撤退,避开辽军的锋芒,再寻找作战机会。兵家作战,有进有退,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个时候阴险的小人物王冼出场了,他主张坚决出击,并暗指杨业这种做法是投敌卖国,是为敌人让路,是暗通辽国。
历史上这种阴险的小人物屡见不鲜,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满口的正义,混淆视听,歪理邪说。
但是,这也恰巧戳到了杨业的痛处。因为杨业本身就是降将,为了表示自己对大宋的忠诚,这些年他出生入死,效命疆场,对大宋忠肝义胆,没想到还是会被人怀疑。
虽然读了很多的兵书,打了很多的恶仗,但那一刻,杨业还是上头了。
好,我干了,不就是比忠诚吗?今天就让你看看我对大宋的忠诚,我带一小队人马做诱饵,把大辽军队引诱到陈家口附近,你和主帅潘美在附近埋伏,等我引辽军到达后,你们就果断出击。
然后,杨业带着几个儿子策马向辽军跑去。王冼和潘美在陈家口埋伏了很长时间,一直不见有人过来,王冼站在高处瞭望了一下,以为辽军撤退了,为了急于邀功,他和潘美提前撤出了埋伏点。
可怜我们的老令公和他的几个儿子,当他们气喘吁吁,一身大汗的跑陈家口的时候,发现没有一个埋伏的援军,面对身后的辽军,他们只能孤军奋战,后来杨业被俘,他拒绝投降,绝食而亡,二儿子杨延玉战死。
这就是《杨家将》中血战金沙滩的故事原型。
得到消息后的赵光义震怒,将王冼给充军发配,将潘美降三级使用。从这一点上看,杨业确实是大宋的忠臣良将。
 所谓“杨家将”,不过只是祖孙三人而已
文章插图
杨家第二代:守边大将杨延昭
杨延昭曾随着杨业一起出征,在攻打山西太原的时候被冷箭射穿了胳膊。杨业死后,赵光义为了安抚杨家,特意给杨延昭升了官,从供奉官升为崇仪使,担任进保定一带的都巡检使。宋史是这样记载的:
业既没,朝廷录其子供奉官延朗为崇仪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瑰、延贵、延彬并为殿直。
杨延昭算是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一辈子都为大宋守卫边疆。公元999年,辽军南下,当时杨延昭驻守遂城,他在当地招募青年士兵,发放武器,共同抗敌,还命士兵在城墙上浇灌冷水,当时正值寒冬,第二天城墙结上了厚厚的一层冰,辽军攻城无望,随后撤退。
此后,杨延昭一直驻守在边关,官职为高阳关副都部署,直到57岁去世。杨延昭有四个儿子,其中三子杨文广继承了他的衣钵。
杨家第三代:征南杨文广
据乾隆《保德州志》中记载:
延昭子文广,娶慕容氏,善战。
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来《杨家将》中杨宗保的原型就是杨文广,慕容氏,有可能就是穆桂英的原型。
杨文广最大的军功就是平定陕西张海叛乱,然后被陕西省长范仲淹看中了,招到麾下。后来跟随狄青南征,担任左藏库使,定州路副都总管,步军都虞候等职位。虽然都是军中职务,但是已经不是独当一方的帅将。
杨文广75岁去世,他的儿子中间再也没有出过武将,都是平凡之人。至此,杨门一脉再也没有了保家卫国的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我么可以看出,所谓的“杨家将”不过只是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祖孙三人而已,虽然他们都在战场杀敌,立下赫赫战功,但是却远不如《杨家将》里描写的那样,是一个势力庞大的大家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