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非遗:苏武传说( 二 )


民勤非遗:苏武传说
文章插图
民勤非遗:苏武传说
文章插图
民勤非遗:苏武传说
文章插图
△苏武山地形地貌 ?摄影:李军相传,当年苏武牧羊,羊鞭丢到哪里,那里就长出桦棒、梭梭。另外,还有苏武与红嫒公主的传说,神羝显灵的传说,干河墩苏武脚印的传说,等等。苏武的传说富有传奇,撼人心魄,有鲜明的特征。一是传承性:苏武传说有其历史史实,在民勤流传了近2000年。二是群体性:苏武牧羝的传说是民勤人民千百年来集体创作的结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世代相传,在相互传说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三是活态性:苏武传说世世代代、口口相传,有较为自由的传说形式,没有固定时间和场合,在民勤人的日常生活中,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都可以聊天或表演的形式来传承苏武的传说,成为民勤人茶余饭后、劳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文化交流。苏武的传说有着重要的价值。一是历史文化价值:苏武为和平使命出使匈奴,19载饮雪吞毡、风刀霜剑,牧羊北海、雁断云边,依旧不改其节、不堕其志,遥思故国、忠贞不屈。苏武凭着对故国的深情、坚贞的信念、超人的智慧和胆识,演绎出可歌可泣的感人传说,传唱几千年而不衰。这种崇高的爱国情操,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渴饮雪、饥吞毡的吃苦精神,代代相传,对于激励和鞭策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征途上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创业立功,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是民间文学价值:苏武的传说是由民勤人世代相传,集体创作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学。以此为题材,或受其影响,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如大型剧目《苏武牧羊》、歌曲《苏武牧羊》、长篇小说《苏山魂》(杨澄远)和《苏武牧羝赋》《牧羊泽赋》等等。三是社会精神价值:千百年来,苏武的传说以各种形式传扬,其人格魅力在百姓心目中已神化得完美无缺,成为永远不朽的榜样,已和民勤人的精神、信仰、价值密不可分。苏武的精神在2000年的传说过程中塑造和影响了民勤人民的基本性格、精神信念,融入民勤人的心灵和实践,形成了“勤朴、坚韧、尚学、求真”的民勤精神,可以说塑造了民勤人的根本性格,也反映了民勤人民敬仰英雄、传承美德的淳朴民风。
民勤非遗:苏武传说
文章插图
△苏武山庙会 ?摄影:李军苏武传说兴盛于明清和民国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苏武庙还香火旺盛,庙前的骆驼、牛羊交易市场一片繁荣。“文革”前后,苏公祠、苏武庙等遭到破坏,苏武庙会等活动消失。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民勤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杨澄远等人采录苏武传说,部分收入《民勤民间故事集成》。1989年,苏武山诗社成立,创办《苏武山诗词》季刊。200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任继周与张自和、陈钟两位学者撰写《苏武牧羊北海故地考》发表于《武威日报》,从七个方面论证“民勤应为苏武北海牧羊故地”。21世纪以来,民勤县恢复修建苏武庙、苏公祠,举办苏武文化节,成立苏武文化研究会。县政协原主席张尚忠编著《状物记事苏武山》。民勤县志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孙明远整理部分苏武传说,被录入《民勤史话》。近年来,苏武山庙会恢复,每年农历四月八、端阳节举行庙会,但形式和内容过于单一。2011年3月,苏武传说被公布为第三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民勤县政协原副主席、文联原主席李玉寿,多年从事地方文化整理研究,是苏武传说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随着社会发展和变迁,人们观念的变化,一些传统的、古老的、带有宗教色彩的传统文化遭到遗弃,苏武的传说不断失传,濒危状况更加严重,亟需挖掘、保护、传承。民勤县正在有计划地调查采录苏武的传说;组织恢复历史上形成的农历四月八苏武山庙会活动,尽可能恢复传统祭典仪式,形成文化活动惯例;对苏武文化进行研究,整理出版苏武文化丛书;编写发行苏武的传说及相关文化通俗读本,开展进校园活动,在中小学生中进行宣传教育,使苏武传说、苏武精神、苏武文化后继有人,代代传扬。●【专栏作者 · 王祥己】沙乡轶事(二)●【专栏作者 · 陶积渊】老大离家●【专栏作者 · 陈瑞】老爷子和他的商店●【专栏作者 · 陆向阳】同事李鹰 ?觉得好看,你就点点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