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艺活态馆的两个面孔,悉数杭一棉的前世今生

手工艺活态馆的两个面孔,悉数杭一棉的前世今生】古老运河边,散落着杭城的记忆碎片,正随着运河光彩的重现,渐渐地被修复、还原,更为清晰。
手工艺活态馆的两个面孔,悉数杭一棉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在桥西历史街区这片以老建筑、老工艺为特色的博物馆群落里,由杭一棉(通益公纱厂)老厂房改建而成的手工艺活态馆尤其引人注目。
百年前的通益公纱厂,如今的手工艺活态馆,在运河南端,一脉相承。
手工艺活态馆的两个面孔,悉数杭一棉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曾经,这里是杭州近代工业的开端。
1889年,清代杭州名绅丁丙、晚晴官僚南浔富豪庞元济等共同出资40万两白银,建造通益公纱厂。当时厂基占地7191平方米,有纱锭1.5万枚,雇用工人1200人,是浙江民族资本创办最早的棉纺织工厂。
手工艺活态馆的两个面孔,悉数杭一棉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1895年,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杭州被辟为通商口岸,拱宸桥被选为杭州海关关址。一时,拱宸桥地区成为杭州对外贸易的大门。
手工艺活态馆的两个面孔,悉数杭一棉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丁丙和庞元济抓住时机,又集资白银30万两,从上海购入208台缫丝车,在纱厂旁又建造了世纪缫丝厂,开了杭州近代缫丝厂之先河。
但因仓促办厂,购进的新机器竟落后于当时的国际水平约50年,产品出口缺乏竞争力。3年后,工厂逐渐衰败。
后几经转手,1955年公私合营后,与杭江纱厂、长安纱厂合并,更名为杭州棉纺厂。随着杭州印染厂并入,1977年改名为杭州第一棉纺织厂。
手工艺活态馆的两个面孔,悉数杭一棉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这座棉纺厂深深地融入了拱宸桥人的生活之中。
先前,住在桥西的许多人家都是按着厂里的“气管”(汽笛)声来决定是淘米烧饭,还是睡觉起床的。棉纺厂的职工很多都住在桥西直街、吉祥寺弄、敬胜里、如意里的老房子里。
手工艺活态馆的两个面孔,悉数杭一棉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如今,这座有着上百年历史老厂房,经过修缮、加固,改造成了手工艺活态馆,散发出新的魅力。
这里是浙江首家集互动教学、非遗手工体验、民间技艺表演为一体的“非遗”文化体验馆,也是浙江省最大手工体验基地。
手工艺活态馆的两个面孔,悉数杭一棉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的手工艺活态馆,是如何将传统工艺带回大众身边的呢?
手工艺活态馆抓住“丝绵”这一核心文化主题进行展示,深度挖掘丝绵及相关手工艺文化,以活态的形式,让游客参与体验,学习并传承匠心精神,带走杭州记忆。
手工艺活态馆的两个面孔,悉数杭一棉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馆内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民国年间建筑风格,吸引了包括国家、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集中展示竹编、刺绣等20余项具有运河特色的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
手工艺活态馆的两个面孔,悉数杭一棉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馆内引入活态生产线,每一种技艺,都以现场演示的方式,通过视觉、听觉冲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递给观众们。
手工艺活态馆的两个面孔,悉数杭一棉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手工艺活态馆的两个面孔,悉数杭一棉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手工艺活态馆的两个面孔,悉数杭一棉的前世今生
文章插图
在手工艺活态馆,不仅能看到身怀绝技的手工艺人展现制剪、制伞、制扇等非遗手工技艺,还可以自己亲身体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