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武谈非遗:传统“两匠”成就文旅“三品”( 二 )


文章插图

匠人匠艺烂漫之花,成就非凡旅游魅力
匠人匠艺如绚丽的烂漫之花,给旅游体验增添了的无限魅力。
一是成就旅游“精品”。匠人匠艺作为集观赏性、艺术性和体验性于一体的旅游资源,成为众多旅游景区的重要依托。我省的东阳木雕、龙泉青瓷、泰顺廊桥,都被作为核心资源打造出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二是成就旅游“奇品”。“世界根雕在中国、中国根雕看开化”。衢州开化有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叫根宫佛国,它的缔造者徐谷青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匠人,毕生专注于根雕、痴于根雕、醉于根雕(其艺名就叫“醉根”),最终建成了“北有故宫,南有根宫”之誉的全球最大根雕博物馆。前不久,成功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还被评为浙江省首届“最美文旅人”。
三是成就旅游“极品”。杭州河坊街有一声名远播的“江南铜屋”,全铜铸就,铜墙铁壁,古朴华贵,参观者络绎不绝,这就是著名的朱炳仁大师铜艺铜雕。此外,朱老精心打造的雷峰塔、峨眉山金顶、桂林铜塔、灵隐铜殿等铜建筑,于旅游而言,个个都是承载深厚历史文化的一等一的绝美精品。
杨建武谈非遗:传统“两匠”成就文旅“三品”
文章插图

匠人匠艺多彩之花,成全多元文旅业态
作为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匠人匠艺成为串连起“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多彩之花,催生形成一系列民俗化、情境化、产业化的旅游多元业态。
有让你看的。如我们去乌镇,古街上有一叫“宏源泰染坊”,在这里可以看到蓝印花布从轧棉籽、纺纱线、织棉布到染花色传统工序的全过程。
有教你做的。许多匠人匠艺被作为研学旅游产品开发出来,成为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基地,如我们今天所在的良渚古城遗址,就入选了2019浙江十佳研学旅游目的地。孩子们在这里不但可以学“考古人”铲开沙土“发掘玉器”,也可以象“泥瓦匠”一样用黏土堆筑古城模型,穿越5000年去触摸文明源头。
还有供你买的。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匠艺开发为玲珑满目的旅游商品:吃的,五芳斋粽子、金华火腿;穿的,杭嘉湖丝绸、奉化红帮裁缝;日用的,张小泉剪刀、王星记扇子;悬挂的,瓯绣瓯塑、仙居花灯;摆设的,各种木雕、石雕等等,不胜枚举。
匠人在转行,匠艺在消失,传统匠人匠艺保护刻不容缓。旅游赋能、产业激活,使传统手工艺获得新生。
先请大家看一组我老家的照片。今年国庆节回到这一地处缙云、仙居两县边界的小山村时,我拍了几张照片,看后深也为古人高超匠艺惊讶不已。大家请看这两堵数十米高迎风耸立的断墙,底层块石垒砌,上端青砖竖叠,历经数百年沧桑风雨,依然巍然不倒,简直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但至今谁也不知道是当年那位能工巧匠的勤劳智慧结晶。
但令人无奈的是,随着社会转型,传统匠艺的生存土壤、生长空间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匠艺之花正在日渐枯萎。现在的乡村,一大批传统工艺正在消亡,一拨拨师徒相传的匠人也正在老去或转行。
敢问路在何方?对于频危的传统手工艺究竟应该怎么保护?我认为,艺贵在用而不在于藏,用则必须流,一要流传,二要流通,三要争取流行。所以,我非常赞成赵普校长的“买卖是最好的保护,使用是最好的传承,分享是最好的传播”的先进理念。旅游赋能,产业激活,推动传统工艺与旅游市场的结合,无疑是一条光明大道。这里也有几个经典案例:
一是“拯救老屋”迎来“报春燕子”。松阳的“拯救老屋行动”,本意是对农村濒危老房子进行抢救性保护。意外之得却使得一批传统泥水匠、木匠得以重新出山、有了用武之地,也使那些古老的技艺得以复活、延续和传承。如今松阳高山民宿远近闻名,乡村有了人气、财气和烟火气。图上一幢修缮后的老屋引来春燕筑巢,就很有象征意义,预示传统匠艺迎来了复苏的春天。
二是“风情古镇”滋养“五匠之花”。宁海前童古镇在打造旅游风情小镇时,深度发掘木匠、油漆匠、泥瓦匠、竹篾匠、雕刻匠的“五匠”文化,通过名师带头、名匠开路,打造竹编体验馆、木雕体验坊、植物染体验店,举办“十里红妆”中式婚礼,全年带动150万人次旅客来游玩体验,直接带动工艺品销售1000万元以上,走出了一条产业化发展新路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