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并非真正的禅宗六祖,中国禅与印度禅有何区别


惠能并非真正的禅宗六祖,中国禅与印度禅有何区别
惠能并非真正的禅宗六祖,中国禅与印度禅有何区别
文章插图
关于中国禅宗的缘起,有一段类似于神话的传衣钵的故事,说的是五祖弘忍最终确定六祖惠能为他的接班人,在半夜偷偷将代表法统的衣钵传给了惠能。
惠能并非真正的禅宗六祖,中国禅与印度禅有何区别
文章插图
惠能并非真正的禅宗六祖,中国禅与印度禅有何区别
文章插图
有一次,弘忍禅师让座下弟子写偈语给自己看,偈语是僧人读过佛经后的感想或者通过修行而体悟出来的句子,多数为四句组成,具有文学的形式与内容,朗朗上口,是佛教的唱经。弘忍想要通过偈语检验弟子们对佛经的理解。大弟子神秀当仁不让,随即写了一首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其他人看到这首揭都说好,唯独卢行者听了后却说:“好则好矣,了则未了。”卢行者不会写字,找别人代笔,在墙上也写了一首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惹尘埃?”。二、神秀的佛学观从表面上看,这两首偈语都在谈佛性和智慧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背后的佛学观念相差非常远。
惠能并非真正的禅宗六祖,中国禅与印度禅有何区别
文章插图
惠能并非真正的禅宗六祖,中国禅与印度禅有何区别
文章插图
按照神秀的佛学观,一个人想要保持内心的佛性,必须要时时刻苦修行,严格遵守佛教的戒律,同时还要阅读佛教经典,接受佛教导师的训导,这种修行方法叫做“渐修”,是一个从此岸到彼岸的漫长过程。三、惠能的佛学观惠能这首偈语契合大乘佛教中“空”的观念,“空”是佛教中一个重要的术语,也称“空性”。在佛教中,空指的不是“本真”的意思,但是这个“空”也不是“没有”,而是“有”,但是这种“有”表现为“色”,也即是“空就是色”。在惠能偈语中,菩提不是树而是智慧,内心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镜子,所有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假相,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甚至连尘埃也是虚幻的,既然灰尘是虚幻的也就不用擦拭了。
惠能并非真正的禅宗六祖,中国禅与印度禅有何区别
文章插图
惠能并非真正的禅宗六祖,中国禅与印度禅有何区别
文章插图
这段传说被认为是中国禅宗起源的依据。后来,弘忍看到惠能的偈语后,让惠能晚上偷偷去找他,他亲自教惠能《金刚经》,并传衣钵给惠能,表示惠能是他的真正传人,但是历史事实要更复杂。根据胡适考证,弘忍之后的禅宗六祖既非惠能也非神秀,而是法如禅师。胡适的观点根据的是当时少林寺发现的一块公碑,这块碑立于公元689年,上面记载了当时少林寺的主持是法如禅师,那时候只有少林寺住持才可能是禅宗真正的传人。
惠能并非真正的禅宗六祖,中国禅与印度禅有何区别
文章插图
惠能并非真正的禅宗六祖,中国禅与印度禅有何区别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