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智慧想要觉醒,就要抛弃杂念,达到虚无境界

《道德经》有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道德经》的智慧想要觉醒,就要抛弃杂念,达到虚无境界】道是《道德经》所要讲述的核心问题之一,它在天地未生成以前就存在于浩瀚的宇宙中,当天地生成以后,道就在万事万物中发挥着自身的作用,贯穿于万物生成、生长、发展、消亡的始终,作为一种自然规律客观地存在着。
《道德经》的智慧想要觉醒,就要抛弃杂念,达到虚无境界
文章插图
提起道,我们不免会在头脑中想象它的模样,然而我们的想象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主观性,真正的道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客观存在的,但又看不见摸不着,正所谓“大道无形”,我们主观想象出的“道”的样子,不是真正的“道”。只能称得上“名”,“名”这个概念也是不能用语言和文字来描述形容的,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比想象的局限性更大,如果用语言文字来描述大道,只能与大道背道而驰。
不能用语言又不能用文字来描述大道,那如何才能认识大道呢?我们不得不采用概念和语言,即“有”和“无”这两个“名”。所谓“有”就是存在的意思,它代表一种正在孕育万物的状态,是万物的生母,即万物是从“有”中孕育生产出来的。“无”,我们理解为没有的意思,代表天地还没有生成以前的混沌状态,说明天地是从无中生出来的。
《道德经》的智慧想要觉醒,就要抛弃杂念,达到虚无境界
文章插图
所以我们可以将“道”理解为一种“无”的状态,一种“有”的能力,它的本源是“无”,却可以生出天地万物。正是如此,我们可以采取“无”的态度去体认大道的玄妙,大道的原始是空无,我们要想体认大道,就必须抛却所有的杂念,将自己恢复到毫无思想意识的孩童时期,达到一种完全虚无的境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悟到大道的奥妙和玄机。
“无”和“有”是两个我们必须把握的概念,它们是打开“众妙之门”的钥匙,只有通过他们,我们才能领悟大道的实质。
《道德经》的智慧想要觉醒,就要抛弃杂念,达到虚无境界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