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奋斗秘史


韩寒,奋斗秘史
文章图片
一、
民间有句俗语——龙生龙凤生凤 , 老鼠生来会打洞 。
不知这句话放在作家韩寒 , 和他父亲——作家韩仁均身上 , 是否也比较合适 。
1982年9月23日 , 早晨 , 秋风已经渐来 , 开始吹走肆虐了上海整个夏天的暑热和烦躁 。 冷不丁的 , 一个男娃儿瞅准了这个凉爽的早晨 , 降落在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亭东村二大队——
一个"准作家" , 及"文学中年"韩仁均的家里 。
曾经考上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韩仁均 , 在上了几年大学后 , 不幸因病退学 。 后来 , 去了距离亭林镇不远的朱泾文化站工作 。
韩寒,奋斗秘史
文章图片
从小热爱文学写作的韩仁均 , 不仅曾在《故事会》等杂志上发表过大量故事和小说 , 还获过一些不大不小的文学(故事)奖 。 所以 , 他有一个很响亮的笔名——韩寒 。
但 , 老天也是一直不肯赏脸 , 可惜了这个笔名的知名度 , 仅仅限于亭林镇 , 金山区 , 而上海市肯定是还覆盖不了全市……
眼看人到中年 , 自己最伟大的作品还没问世 , 也委屈"韩寒"这个笔名跟了自己大半辈子 。 现在 , 看着刚出生的儿子 , 韩仁均思来想去 , 决定——
把自己最喜欢的笔名——韩寒 , 送给儿子 。
或许 , 儿子就是自己最好的作品 。
此话原来一点不假 , 多年后 , 韩仁均成为上海市金山区委宣传部主办《金山报》的一名普通编辑 , 但若要正式跻身上海市作协行列 , 却还差一本书的距离 。
这时 , 他最好的作品——韩寒 , 横空出世 , "提携"了他 。 让他终于在有生之年 , 正儿八经出了一本书 , 名字叫《儿子韩寒》 , 朴实的简直无华 。
但 , 好歹也算一个作家了 。
这本书在2000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 正是《三重门》最火的时候 , 于是 , 本书也跟着卖了10万本 。
虽然 , 韩寒一直对老爸韩仁均"跟风"出这本书不满——"我不想出这书 , 是因为不喜欢这种行为 。 "
所以 , 直到2008年再版时 , 才由"著名"作家韩寒"屈身"作序——
"我爸爸这本书其实已经出版了很多年 , 其实这个序应该是第一版的时候就写 , 但当时为了避嫌 , 所以没有写 。 在国内看来 , 父亲出一本书写自己的儿子 , 无论写的多好都是不好的 。
我父亲一直很喜欢写作 , 写得也很好 , 可以说我现在写东西就是受了他的影响 。 事隔多年以后 , 我觉得还是应该写这个序 , 因为避你妈的嫌 。 "
可想而知 , 因为有这样的一个爱好文学写作"痴狂"的父亲 , 韩寒的童年不用想 , 自然是在书香中熏着 , 书海中游着 , 别提那日子过得应该有多么倍儿爽了 。
比如 , 韩仁均在韩寒还不到1岁的时候 , 就开始对韩寒"嗷嗷待哺"了——
"还在韩寒不会讲话的十个月大时 , 我们把"上、中、下、大、小"等写成一些硬纸片 , 然后叫他认字 。 "
初识汉字后 , 韩寒就开始像模像样地看起了父亲订的《故事大王》等刊物 。 经常不按时睡觉 , 钻在被窝里看书 。 有时父亲把书没收掉 , 但等父亲睡着了 , 他又拿书偷看 。
1990年 , 8岁的韩寒上了小学一年级 。
一次语文考试 , 韩寒把"一座桥"写成"一坐桥" , 结果 , 老师扣掉他1分 。 韩寒找老师理论 , 说字典上有这种用法 。 老师当场查阅《新华字典》 , 发现两字用法确实相通 。
不由对韩寒"刮目相看" , 从而提拔重用……
三年级的时候 , 韩寒写作文就开始"虚构"情节 , 从小"博览群书"的韩寒 , 从未为许多小学生都感到头痛的作文而头痛过 。
都说老子英雄儿好汉 , 父亲韩仁均曾经多次在《故事会》《故事大王》上发表作品 , 儿子韩寒也开始效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