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干燥工艺不一,各种裂缝、变形怎么控?保养红木,因木而异( 三 )


因此 , 干燥宜采用热水和蒸汽干燥方式 。 这是由于这两种方式均采用热湿空气作为干燥介质 , 易于调节温、湿度 , 并可利用喷蒸或喷水来方便地进行中间处理和后期的平衡处理与终了处理 。
热水和蒸汽干燥窑在国内均有很好的设备生产厂家 , 能够保证设备的提供 。
在木材干燥过程中 , 为了提高木材的干燥速度、消除干燥过程中的应力和平衡材堆各块板的最终含水率 , 需要分别进行预热、中间、平衡和终了处理 。
1、预热处理
材堆装窑后 , 在开始干燥之前 , 通常应进行预热处理 , 目的是对木材加热 , 并提高木材芯层的温度 , 以便在进入干燥阶段后 , 能加速内部水分向表面移动 。 对于半干材和气干材 , 预热处理还可消除锯材在气干过程中所产生的表面张力 。 对于湿材和生材 , 预热处理可使含水率偏高的木材蒸发一部分水分 , 使初含水率趋于均匀 。 预热处理还可降低纤维饱和点和降低水分的粘度 , 并使半气干材和气干材的表层毛细管舒张 , 从而提高水分的传导性 。
预热处理可分两步进行 。 首先使介质温度升高到40—45℃ , 并维持半小时到1小时 , 使窑内设备和窑内壁及木材表面加热 , 以免在高湿处理时在这些表面上产生冷凝水 。 然后再进行预热处理 , 它主要通过喷蒸、或喷蒸与加热相结合 , 使温、湿度同时升高到所要求的介质状态 , 并保持一定的时间 , 让木材热透 。
红木干燥是一种低温常规干燥 , 它的预热温度应比基准第一阶段的温度高5℃;相对湿度 , 可控制干湿球温度差为1—3℃ , 新锯材或初含水率较高时 , 干湿球温度差应偏小 , 即湿度偏高;半干材或气干材 , 干湿球温度差偏大 , 即湿度偏低 。
总的原则是使绝大多数木材保持既不干燥也不吸湿的情况下进行预热 。
预热的时间应使木材的中心温度不低于规定的介质温度3℃为准 , 可按以下经验方法估计 , 材料每厚1cm , 时间维持1.3—1.5小时 , 冬季可再延长50%—100% 。 预热结束后 , 应将介质的温、湿度降到基准相应阶段的规定值 , 即进入干燥阶段 。
2、中间处理
锯材在窑干过程的前期会产生表面张应力 , 严重时会引起表裂 , 而中、后期会出现表面硬化 , 严重时会造成内裂 。 中间处理就是在窑干过程中以消除表层张应力和表面硬化的调湿处理 。 即通过相对的高温高湿处理 , 使木材表层充分润湿并提高可塑性 。
因而 , 可消除干燥应力和解除表面硬化 , 同时还能使表层毛细管舒张并减缓含水率梯度 , 以利于继续干燥 。 经中间处理后再转入干燥时 , 在一定时间内 , 干燥速度明显加快 , 而不会引起木材损伤 。
中间处理的介质状态 , 干球温度比当时干燥阶段的温度高8-10℃ , 湿度按窑内介质的平衡含水率 , 比当时阶段基准的平衡含水率规定值高5%-6%来确定 , 或近似地控制干、湿球温度差为2-3℃ 。
处理的时间对红木来说 , 每1cm厚 , 可为1.5-2小时 。
中间处理的时机和次数 , 与树种、厚度、初含水率及干燥基准的软硬度有关 。
对于红木来说 , 应处理3次或3次以上 , 可考虑在含水率45%、35%、25%、15%附近进行 。
红木板材容易发生内裂 , 中间处理的重点是防止后期干燥发生内裂 , 必须比较充分地解除表面硬化 。
但防止前期发生表裂 , 保持锯材的完整性 , 对确保整个干燥过程的顺利实施和确保干燥质量也至关重要 。 中间处理结束后应将介质状态降到下一阶段的基准参数 。
3、平衡处理
当锯材的含水率达到要求的终含水率时(通过检验板测知) , 可能窑内还有一部分锯材的含水率尚未完全达到要求 , 或沿锯材厚度方向含水率分布还不均匀(即内层尚未干透) 。 若对干燥终含水率均匀性要求较高 , 须进行平衡处理 , 使已达到要求部分不再干燥 , 未达到要求部分继续干燥 , 以提高整个材堆的干燥均匀度和沿厚度上含水率分布的均匀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