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十日记》是伪书还是禁书?其实清朝时就有不少人读过( 二 )


如清军短短四五天的时间,就靠着刀枪等冷兵器,能屠戮八十万之众吗?当时的扬州城有这么多人吗?
又比如本文的作者王秀楚,为什么能听懂八旗兵的满语,还能进行无障碍的沟通?
再比如书中不少称呼的问题,如称呼朝鲜为高丽,里面涉及扬州的地名,却在现实中没有对应;
最后比如王秀楚本人是否存在,都是一个值得考证的问题。
所以认定了本书系革命党所杜撰的伪书。
那它到底是伪书吗?还真不是。因为在革命党出现以前,就有清朝文人读过此书。
比如成书于道光年间的《埋忧集》,在卷十的《乍浦之变》中,纪录完鸦片战争中的英军,对乍浦的劫掠屠戮后,作者在文末附上了自己的慨叹:
“其他遭其毒者,亦不胜举。顷阅《扬州十日记》,历叙城破被难之苦,令人不忍卒读。乱离之际,大体一辙也。”
也就是说乍浦被英军劫掠后的惨状,跟自己读过的《扬州十日记》中的记载,简直就是一毛一样的触目惊心。
这是作者朱翊清自己说的,他可是读过《扬州十日记》的人,而且知道里面写的城破被难的内容。
 《扬州十日记》是伪书还是禁书?其实清朝时就有不少人读过
文章插图
这条记录就能够作证,《扬州十日记》在清朝的确存在,而绝不是所谓的系革命党杜撰。
这就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了:《扬州十日记》在清朝属于禁书吗?
有说法称:《扬州十日记》在乾隆修四库全书的时候,被清廷给当作禁书给禁毁了;所以在国内压根找不到,直到清末才从日本回传到国内。
实际情况则是,查《清代禁毁书目》,里面压根就没有《扬州十日记》的事。
上面那条作证该书不是伪书的记载,同样也能证明该书压根不是禁书,清朝看过该书的人还不少。咱们可以随便列举几个例子。
以下史料以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南疆绎史》,清初温睿临所著的明末史书,温睿临是崇祯年间首辅温体仁的祖孙;到了清中后期的嘉庆年间时,有人仿裴松之给《三国志》作注的成例,广征博引给该书做注释。
其中引用的书籍中就有《扬州十日记》:
“其专纪一人一事及合纪殉难事者,有……某《扬州十日录》(《秋室集》作王秀楚《扬州十日纪》)。”
最早嘉庆朝的时候,还有人引用该书作注,可见并无禁毁之事。
但这里也提到作者及书名的问题:作注者也不知道是谁写的,只能用“某”来代替,最后还是引用《秋室集》的收录,认为是王秀楚所作;书名也有“十日录”与“十日记”的区别。
道光年间的《埋忧集》,上面已经提到了,就不做赘述了;
 《扬州十日记》是伪书还是禁书?其实清朝时就有不少人读过
文章插图
《小腆纪年》,咸丰朝蒋鼒所作,记录明末清初的历史;作者同样明末张胆的说,自己也读过并且参考了《扬州十日记》:
“予读王氏《扬州十日记》,言‘可法抑万里长城之黄得功而用狼子野心之高杰,至谓坏东南之天下者,史道邻也’。此盖书生率意妄语,无足论也。”
这里作者不但说自己读了,而且还对作者总结的史可法的失误,进行书生之论的批判。
《书目问答·史部》,同治朝大臣张之洞所作,里面也提到了该书。
“《明季裨史》十六种,二十七卷。通行本。《烈皇小识》,《圣安本纪》,《行在阳秋》,《嘉定纪略》,《幸存录》,《续幸存录》,《求野录》,《也是录》,《江南闻见录》,《粤游见闻》,《赐姓始末》,《两广纪略》,《东明闻见录》,《青磷屑》,《四王合传》,《扬州十日记》。以上杂史类事实之属《摭言》十五卷。”
这里不但有《扬州十日记》,而且还提到《扬州十日记》所属的系列——《明季裨史》。
这里所谓的“裨史”,其实就是野史、小说之言,换言之《扬州十日记》可信度跟小说一样。
但从上述的记载可以看出,从嘉庆、道光,到咸丰、同治,不断有人声称自己看过;受众面还是挺广的,而且很容易从系列丛书里得到,也没见有多难找,也没见谁说看了被砍头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