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黛爱情作为《红楼梦》最重要的主线之一,最终落得个黛玉泪尽而逝、宝玉出家为僧的结局。黛玉就是因为和宝玉的婚事未果,泪尽而亡。黛玉亡逝时已经十七岁了。这个年龄在古代,绝对不小了,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见王熙凤,凤姐就是十七岁,不但已经生下了巧姐,还貌似管了一段时间家了。大观园里的邢岫烟、史湘云、薛宝琴都比黛玉小,早早的就定了亲,就连探春也是一连的有官媒婆上门,怎么贾母就从来也没有提过一句黛玉的婚事呢?
文章插图
原因当然不简单。林黛玉进贾府第一天,王夫人就紧张起来,专门私下嘱咐她要远着宝玉。宝黛相见,一见如故,贾母很高兴,拉着两个人的手说这样更好,今后肯定更和睦了。直接安排两人里外间的住在了一起,一桌吃一床睡的,让两个人好好地培养感情,直接把儿媳妇王夫人的话当空气。我们不好说这是不是婆媳二人的一次较量,不过一定出现的后果是:王夫人的内心绝对相当的不爽。
这事是贾母或者王夫人能决定的吗?非也。贾母格外疼爱自己的亲孙子和亲外孙女,可她绝对会考虑舆论和伦理关系的。贵族家庭的小姐少爷,名誉何等重要,这事难道贾母还需要人提醒?还有,钦点巡盐御史老爷林如海这时候活得好好地,掌握着国家赋税的半壁,论权力和影响力,比贾府高的可不是一半点儿。林家的小姐进了贾府,被安排和小表哥一起住,难道不用考虑林老爷的想法?
文章插图
所以,宝黛二人的当下和将来,贾母(可能还有贾政)和林家一定是达成了一致意见:黛玉将来嫁给宝玉,让两个孩子从小相处,建立起青梅竹马的感情。这个事可能一开始没有和王夫人商量,但贾母和贾政的态度做法说明了一切,王夫人在婆婆和丈夫面前,唯有说“是”的份儿,再不乐意也只能忍着。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好几年,宝黛二人也的确感情比别人更厚密。
贾府上下形成了一个共识:黛玉就是以后的宝二奶奶无疑了,而这宗婚事的主持者就是高高在上的老太太贾母。旁证至少有两处,一处是五十五回探春理家,凤姐和平儿说到:“……宝玉和林妹妹他两个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钱,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来。”再有就是六十六回小厮兴儿向尤二姐介绍贾府情况,说到宝玉的婚事,道:“……只是他(宝玉)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文章插图
要知道,这可都是在薛家住进贾府“金玉良缘”甚嚣尘上的情况下说出来的话。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个人被金玉之论折磨的疑神疑鬼,其实,贾府内部,从上到下,金玉之缘貌似并不得人心,而且似乎大家也感受不到金玉的压力。黛玉就是将来的宝二奶奶几乎是形成了共识的。
虽然上有贾母王熙凤的默认和支持,下边连小厮都知道宝玉是准定了林姑娘的。就算贾母在贾府辈分地位最高,一言九鼎,她最疼爱的两个孙辈,宝玉和黛玉,这一对儿小冤家,她希望两个孩子永远在一起,她成功了一辈子,骄傲了一辈子,可是,她苦心经营了十年的宝黛姻缘,却化作泡影,以失败告终。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一、王夫人是座越不过去的高山
以王夫人的个性和审美,她喜欢的是薛宝钗、袭人这样的;对晴雯这类漂亮伶俐的女孩子,王夫人是讨厌的,这是在审美上她不可能接受黛玉。
志趣上,王夫人好静,追求清心寡欲、吃斋念佛。她自然欣赏宝钗的朴素,和一切都从实际出发的价值取向,凡事总是以有用或无用作为衡量的标准。对于美,尤其是形式上的,王夫人和薛宝钗都不感兴趣。这叫做三观统一。
推荐阅读
- 贾母为王熙凤过生日,尤氏对凤姐说了三句话,细思后背发凉
- 贾宝玉除了衔玉而生之外,还有哪点让贾母如此喜爱
- 林黛玉回家,贾母为何非让贾琏陪同贾琏私下向王熙凤透露了实情
- 贾母赐风腌果子狸给林黛玉和贾宝玉,却让人想到了贾府的一大缺憾
- 红楼梦中的贾母有多厉害 但从她用王熙凤这件事, 就看出不简单!
- 张道士给贾宝玉说媳妇,贾母果断拒绝,不想提起王夫人的伤心事
- 贾母带刘姥姥参观大观园,其实是苦心孤诣教育子孙,可惜没人警醒
- 红楼梦荣国府过春节,贾母分别给众人发了多少压岁钱
- 宝钗和贾母的差距有多大?贾母用一件衣服,将薛家讽刺的体无完肤
- 红楼梦薛宝钗人见人爱,为何贾母却不喜欢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