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171,《两晋南北朝史话》连载14,欢迎收看。宋朝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到: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这首词提到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南朝宋的开国之君刘裕,小名寄奴。史书记载,刘裕自称是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不过到了他这辈儿,家里已经很穷了,他就是一介平民。那刘裕是怎么接过东晋末年的烂摊子,建立起一个新的王朝呢?这就不得不说到,在王恭起兵和桓玄称帝之间,江南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孙恩、卢循起义。
文章插图
东晋后期,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士族地主肆意兼并土地。号称“京口之蠹"的大族刁逵兄弟家有田产万顷,谢安、谢琰田产遍布会稽(今浙江绍兴)、吴兴(今属浙江)、琅琊(今南京市东北)各地,到刘宋初谢琨时,扩展为10多处。这些大族不仅广占耕地,还霸占国家的山林川泽。劳动人民无地可耕,连捕鱼、割苇、打柴都要罚款,被迫沦为世家大族庄园里的佃客。由于大族对土地和人口的占夺,使自耕衣的赋税徭役更为加重。东晋初,沿用西晋户调法。咸和五年(330)改为每亩收田赋米三升,称为"度田收租制"。咸康三年(337)改为每口收田赋米三斛,不久又增加为每口收五石。徭役更为繁重,当时人范宁说:“古时使人,岁不过三日,今之劳忧,无三日休停。以至有人自残身体来逃避徭役,生儿不愿抚育,鳏寡不敢重新娶嫁。"庾和为丹阳尹,一次就请求废除杂役60余种。社会危机的日益加深,使统治阶级中某些人感到忧虑。范宁向皇帝指出: “今天的形势,就好比到处布满了干柴,一点火就会燃烧。”王恭联络殷仲堪、桓玄举兵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激化更加剧了社会矛盾。当时,长江上游为桓玄所控制,下游的京口及江北地区为北府兵大将刘牢之所控制。东晋王朝政令所能达到的只有三吴(吴郡、 吴兴、会稽)地区;东晋政府的赋役负担大部分落在三吴人民头上;在军事上,调兵也不出三吴。于是这个地区出现了"谷贱人饥,流瑾不绝"的情景,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隆安三年(399),司马元显为了对付桓玄荆州军的威胁,决定建立一支新军。他征发三吴地区“免奴为客”的人当兵,这些人父祖或本人曾为奴,后放免为佃客,身份有所提高,现在重新沦为兵,等于又失去了自由身份。所以命令一出,引起广大农民强烈反抗,成为农民起义的导火线。孙恩一家世世代代信奉五斗米道,其叔父孙泰是五斗米道道首。孙泰在长江下游一带传教,教徒很多。王恭起兵时,他以为东晋就要完蛋,也聚徒千余人,以讨王恭为名,起兵叛乱,结果被东晋政府镇压;孙泰和他的六个儿子都被杀。侄孙恩侥幸逃入海岛,他暗中聚集道徒,决心报仇。
推荐阅读
- 元末刘福通等起义经过与最初起义之地考实(下)
- 宋江率军剿灭了方腊起义?历史上真实的宋江,连给方腊提鞋都不配
- 《水浒传》中的方腊起义,在历史上是怎样的?最终是被谁镇压的?
- 为啥历朝历代第一个起义反抗的人都失败了?
- 《汉书》这么严肃的史书,为什么将刘邦斩蛇起义写进史书里呢?
-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黄巾起义,是如何从占据优势,走向失败的
- 隋唐|李自成起义失败后,两个重要谋臣牛金星、宋献策到哪里去了?
- 昌明之后,尚有二帝,刘裕中怎样应验这个谶言而篡夺东晋江山的
- 三国两晋南北朝|汉朝末年黄巾起义,如何改变国家格局,奠定三国局面的形成
- 秦朝|湖北出土秦简,揭开陈胜起义真相,专家:我们误会秦始皇2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