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就是如此地吊诡。
接下来,我们就粗略地梳理一下汉武时代这一对苦逼历史人物的人生轨迹。
01
苏武和李陵都是将门之后。
苏武的父亲苏建是与卫青同一时期的将领,是卫青的得力助手之一,初以校尉身份跟随卫青出征匈奴,因功封平陵侯,后以将军身份建造朔方城。
苏武三兄弟因父亲的关系,都早早做了汉武帝的亲卫军。
李陵则是名将李广之孙,父亲去世较早,一直由爷爷李广拉扯,及至李广死后,汉武帝把李陵接到宫中亲自培养,年轻轻就做了皇帝卫队的军官。
李陵曾深入匈奴境内两千多里观察地形,但没有遇见敌人。回来后被封为骑都尉,统率五千兵士,驻防在酒泉、张掖一带。
同为汉武帝亲卫军的苏武就没什么名气了,或许,汉武帝都不知道有他这一号人存在。公元前100年,业已40岁的苏武认为机会来了。
这一年,且鞮侯单于即位,害怕受到汉朝攻击,于是服软,送还了之前扣押的汉使等。
汉武帝很高兴,决定派人出使,苏武自告奋勇,被授以中郎将的身份。
就这样,苏武带领副中郎将张胜及使臣常惠等两百余人一同来到匈奴。但不巧,匈奴这边有人想造反,将苏武拖下了水。
想造反的是汉朝降将卫律的部下虞常,虞常和苏武的副使张胜是好朋友,就把计划告诉了张胜。
【苏武、李陵:汉武悲剧双子星!】张胜贪功,就瞒着苏武参与了刺杀大单于的计划。
但计划很快就暴露了。
大单于很生气,令卫律招降苏武等人,好以此羞辱武帝。
——苏武是汉朝使节,用今天的话说,是外交官,代表国家的,杀了就理亏了。投降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卫律当着苏武的面斩杀虞常,又故作要杀张胜。这张胜怕死,立马表示投降。
苏武却是刚强,说出了这事,他这当头的难脱干系。事已至此,也没啥好争辨的,拔刀就自杀。
苏武重伤,匈奴费了好大劲才把他救活。越是这样,大单于越是觉得招降了苏武有成就感。
所以,等苏武伤势一轻,又来逼降。
苏武则继续寻死。
大单于既生气又佩服,便将苏武迁至北海(今贝加尔湖地区),给他一群公羊,说等生小羊后你才能自由。
苏武自此开始了长年的牧羊生活。
当然,不是他一个人,除了投降匈奴的副使张胜等少数人外,使臣常惠等也一直跟着苏武牧羊的。
人就是这么奇怪。
苏武越是不投降,单于越是想降服他。
但是,设想一下,苏武真降了,大单于可能反而觉得没劲了。
现在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想法:苏武是愚忠。
读史君对此不认可,要知道,愚忠是对个人,而苏武,始终想到的是大汉。当然,那个时代的大汉和皇帝是很难区别的。
那么,又会有人问:苏武为什么先自杀后又顽强求生?读史君认为,道理是一样的,都为了大汉的尊严。
死,可以维护大汉的尊严,就自杀;活,可以维护大汉的尊严,就强活。
此时的苏武,已经完全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这一点是不用怀疑的。
就这样,一年一年地过去了,苏武手里的那个代表汉廷使节的穗子全掉了。
可是他依旧把那个光杆使节看成命根子,不许人碰。
02
接下来是李陵出场了。
李陵终身只此一战,却一战成名,亦入万劫不复之深渊。
浚稽山一役,李陵以五千步兵力抗匈奴十一万骁骑,坚持十余日,不可谓不奇迹,不可谓不尽力,然而却最终没有实现其“吾不死,非壮士也”的诺言。
总之,这一战证明了李陵的军事才能,而最终的结局却使他背上了“汉奸”的骂名。
这一年是公元前99年。
既然匈奴的和平诚意不足,那就继续打。
汉武帝命令大舅子李广利统领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发,攻击在天山一带活动的匈奴右贤王部,同时召见李陵,想要他为李广利的大军押送粮草。
但李陵也想建功立业,而且自认为和武帝比较熟,所以明确表示拒绝,说自己也想冲到斩杀匈奴的第一线:
推荐阅读
- 佘汉武旧作二首:竹枝词:国庆节与诗友游靖港古镇
- 不引单于来入塞,李陵还是汉忠臣:李陵与洪承畴到底有什么区别?
- 楚汉|成吉思汗与汉武帝的差距在哪里?蒙古军队并非一个不败的战争神话
- 近代史|慈禧太后祸国殃民?专家:晚清危局,换成秦皇汉武都不一定能摆平
- 君王皇帝|汉武帝和汉宣帝的岳父大人,竟然都是宦官?什么情况?
- 楚汉|汉武帝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为什么喜欢的女子结局都十分悲惨
- 三国两晋南北朝|蜀汉灭亡后,同为蜀汉武将,为何只有关羽的后代被灭了全族
- 楚汉|钩弋夫人是汉武帝最喜爱的妃子,为什么汉武帝还要除掉她
- 楚汉|霍去病的军事才能是汉武帝教的?是何原因让他在23岁时突然去世?
- 楚汉|她为了进宫抛弃夫君女儿,入宫之后受到独宠,最后生下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