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人在客栈吃完饭放下银子就走,店小二也从来不数银子?

这种情形显然是源自于影视作品或武侠小说,客官们吃完饭,豪爽的扔下一个10两的银锭或一些碎银,起身便走,这才能渲染出古代侠客们的万丈豪情和视金钱如粪土的高尚格调。假如侠客们吃完饭拿出银两付钱,然后等着店小二拿称给你找零,显然不符合编剧要求,既浪费时间,又突出不了豪气。
为何古人在客栈吃完饭放下银子就走,店小二也从来不数银子?
文章插图
我们先了解一下古代的实际情况。其实古代白银并不是官方主要流通的货币,即便是在明清时期,也是以铜钱为主,银两只是在大宗的交易买卖中使用,平时只做储存用。以明清为例,出门住客栈吃饭的只有两类人,一类是官员,另一类是商人,平民百姓基本上没有,而所谓的侠客们也只是存在于小说和影视中。银锭为明清时期国库用银,一般分为50两和10两两种。正常情况下,民间是不会有银锭的存在,更不可能堂而皇之的使用银锭来消费,不管你说商人还是侠客。即使偶尔有用的,客栈也不敢收,必然会报官,这样的东西出现,非抢即盗。
为何古人在客栈吃完饭放下银子就走,店小二也从来不数银子?
文章插图
不过,使用碎银来消费的也很平常,碎银携带方便,一般都是称重使用。请朋友、伙伴一起来吃饭,碎银就比铜钱方便多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影视作品中也会见到,吃完饭基本都能估算来价格,所以付给的碎银也是八九不离十,也多不了多少。好了,说完明清时期古人消费的实际情况后,我们再来回答题主的具体问题。题主说的这种情况一般只存在于影视作品中,我们就以这个角度来说。古人在客栈吃完饭放下银子就走,店小二为何不数(其实是称)银子呢?首先,我们先看看明清时期的消费水平。明朝中期,生牛肉一斤为0.015两,也就是铜钱15文;生猪肉一斤为0.02两,也就是铜钱20文;干鱼一斤0.036两,就是36文;鸡一只0.05两,就是50文。当然,这些都是没有加工过的,就按翻倍的单价算,一两白银可以买70斤牛肉或者50斤。说明白银的购买力是非常强的。
为何古人在客栈吃完饭放下银子就走,店小二也从来不数银子?
文章插图
明万历时期的《金瓶梅》中说西门庆热结十兄弟时,称出四两银子,“买了一头猪、一只羊、五六坛金华酒和香烛纸扎、鸡鸭案酒之物”,共摆下两大桌宴席,平均一桌花销二两银子。明朝时,烧酒每坛0.05两银子。而一个差不多大小的客栈,一天的总收入也就几两银子。如果吃饭的客人们结账时,扔下银子,即便是碎银,也是完全足够付饭钱与住宿钱。要是侠客一人的话,更是绰绰有余。店小二显然不用去称银两,只管舔着脸笑纳便是,还要免费送一句“客官慢走,下次再来。”
为何古人在客栈吃完饭放下银子就走,店小二也从来不数银子?
文章插图
古人吃完饭为什么不问多少钱,放下银子就走?其中一个原因上面已经说过了,就是用银两来付饭钱,绰绰有余。那么为什么不让找零呢?是要赶时间吗?赶时间这种现象在影视作品中也很多,看见仇人或者看见自己不想见的人,扔下银两撒腿就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影视作品需要体现出英雄豪杰的豪爽气。如果等着找零或者用铜钱来结账,瞬间让侠客们失去豪气。影视剧中的客栈吃饭有三种可能,一是豪爽付钱,二是没钱付账,三是吃霸王餐。但总归是有人给店家银子的。
为何古人在客栈吃完饭放下银子就走,店小二也从来不数银子?
文章插图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侠客们基本上没有收入来源,要么是别人接济,要么是劫富济贫自己留些,再或者是充当刺客的劳动报酬。得来这些钱基本上不费吹灰之力,所以花起来就显得很豪爽,今朝有酒今朝醉。但我们也曾看到过许多情景,就是直接拿出一锭银子来付钱,这显然与事实相违背。综上所述,这些就是古人在客栈吃完饭放下银子就走,从不问多少钱,店小二也从不数银子的原因。其实说白了就是故事情节需要,但也应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完全杜撰虚构出来的情节就失去其意义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