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戏腔装点了江南水乡

少年的戏腔装点了江南水乡
少年的戏腔装点了江南水乡
文章插图
“小锡班”演员演绎锡剧经典剧目《珍珠塔》选段。丁家骏摄/光明图片
日前,“暨阳锡韵飘香,梨园芬芳绽放”江阴市锡剧进校园十周年成果汇报演出在江阴大剧院举行。“小锡班”用精彩纷呈的节目,展现了锡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和锡剧传承的喜人局面。
2010年,在江阴南闸街道和著名锡剧演员周东亮的努力下,江阴南闸中心小学与江苏省锡剧团合作,创建了江阴市第一个“小锡班”,锡剧进校园的星火就此点燃。
少年的戏腔,装点了江南水乡。
十年间,江阴市始终把推进锡剧进校园工作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文化标识、讲好江阴故事的重要抓手,举全市之力传承弘扬锡剧艺术。截至目前,全市20所学校开设了“小锡班”,11600余名学生学习演唱锡剧,45名学员考入戏曲院校,走上专业发展之路。传统的锡剧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揣摩角色,丰富生命体验
“亲爱的孩子你好,祝贺你成为锡剧艺术的传承人。锡剧艺术是江南文化的见证,生旦净丑浸润着中华文化的血脉,唱念做打凝聚着华夏祖先的智慧。相信在传承锡剧艺术的历史长河中,将留下我们一串串脚印。”正值“小锡班”进校园十周年之际,江阴市长寿实验小学“小锡班”专任老师冯敏,在给孩子们定制的纪念册扉页写下了一段饱含温情与期盼的祝福。
锡剧进校园十周年成果汇报演出由传统剧目、锡剧实验教材联唱、红色经典等五部分组成,既有《珍珠塔》《玉蜻蜓》等传统剧目,又有《刘胡兰》《沙家浜》等红色经典,也有贴合校园生活、展现向上风采的江阴市自编实验教材联唱。
在由祝塘中心小学的孔欣雨、李锦涵带来的《珍珠塔·十好十不好》选段中,方卿高中状元封官,乔装改扮试探势利的姑母,“虎豹头,龙蟠梢,走在御道像踏高跷。摇摇摆摆摆摆摇摇,去见当朝。你说光耀不光耀?”方卿得意促狭的话,让刚刚还在刻薄地挑剔方卿“十不好”的姑母顿时惊得说不出话。慌乱的脚步、惊疑不定的眼神,小演员将方卿姑母的刻薄势利诠释得淋漓尽致。
“人生短促如朝露,为壶献身我愿担当。连城与壶不屈不服,不卑不亢一腔浩气,与天共高与水共长。宁肯马前死,不当亡国奴!”台前,祝塘中心小学的王榛煜正在演绎《紫砂梦》选段。豪迈悲壮的唱声中,正在候场的小演员马祥文激动地告诉采访人员,“连城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他毅然碎壶,不顾个人安危,诠释民族大义”。锡剧表演,使孩子们获得了比日常生活和课本世界更为丰富的体验。
艺术浸染,润物无声
锡剧,是江阴人的乡音乡情,锡剧的传承,是演员、观众的传承。然而,在当今社会多元潮流的冲击下,看锡剧、唱锡剧的人越来越少,锡剧一度面临着断代断层的危险。为留住乡音、延续乡情,挽救濒危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江阴市政府创造性地实施推进锡剧保护的大工程“锡剧进校园”。十年坚守,培育了新时代锡剧传承的年轻力量。
“小锡班”里,一批优秀的锡剧新人茁壮成长。“推进锡剧进校园工作,就是要在促进德美双育融合上下功夫。”江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程政表示,锡剧进校园要融入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的主题教育及校园建设,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促进和强化德育与美育融合发展。
“我要成为周东亮那样的角儿,把我们的锡剧艺术发扬光大。”长寿实验小学六年级“小锡班”学生马祥文说。自二年级加入“小锡班”以来,锡剧在马祥文心中播种下的兴趣种子,渐渐长成了理想的大树。作为地方戏,锡剧的咬字近于当地方言,这对江阴新市民家庭出身的马祥文来说,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为纠正咬字,他苦练了两年。
“学练锡剧使他意志力顽强了,身形也更加挺拔。《跌雪》动作很大,我看他向后倒下、跪在地上、来回滚,摔得手上腿上都是青的。我又是心疼,又是骄傲。”马祥文妈妈告诉采访人员。凭借在《紫砂梦·中华瑰宝》《珍珠塔·跌雪》剧目中扎实、精彩的演绎,马祥文斩获了“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奖等各类奖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