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熙载夜宴图》:南唐最后的奢华,李煜消极态度致王朝终被倾覆( 二 )


《韩熙载夜宴图》:南唐最后的奢华,李煜消极态度致王朝终被倾覆
文章插图
(三) 沉迷佛教,殆误政事李煜信奉佛教,四处建寺庙,养的僧尼不计其数。下了朝就往佛堂去,更衣膜拜,因此殆误政事。《南唐书卷三》记载:后主天资纯孝......然酷好浮屠,崇塔庙,度僧尼不可胜算。罢朝,辄造佛屋,易服膜拜,以故颇废政事。大宋皇帝赵匡胤知道李煜特别信奉佛教,于是从中原地区选了年少又有口才的佛门子弟南渡去见李煜,大谈佛教性命之说。李煜对这些说法深信不疑,并对这些佛门子弟也格外信重,称他们是“一佛出世”。李煜“由是不复以治国守边为意”。赵匡胤使出的这一招可以说是高招,投其所好令其沉迷于佛教之中而不可自拔,从精神的层面上瓦解去李煜抵抗的思想。(四) 天性软弱,在战争纷飞的乱世中竟然采取重文轻武的策略李煜天性软弱,“性宽恕,威令不素著”,只一味沉溺于诗词歌赋之中,在这个“臣不贤良,民心不聚,朝纲紊乱,天下混战”的五代十国,作为从小“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煜以真性情应对天下变幻,这绝不是一件好事。而且,爱好文学的李煜继位后采取是重文轻武的策略,他“置澄心堂于内苑,引能文士徐元机、元榆、元枢兄弟居其间,中旨由之而出,中书密院乃同散地。(《南唐书卷三》)”重文轻武,在这样的乱世之中无疑是自取灭亡。然而,更糟糕的是,李煜经常在打仗期间更换将帅,使得兵将无所适从。
《韩熙载夜宴图》:南唐最后的奢华,李煜消极态度致王朝终被倾覆
文章插图
李煜在文学方面是天才,但在军事方面确实欠缺了些。他知道国家形势紧迫,也每日忧心似焚,可他只会每天“与臣下设宴酣饮,忧愁悲歌不已”。因此,虽说南唐气数已尽,不止是因为大宋统一是大势所趋,亦是因为李煜消极懈怠所致。(五)向大宋俯首称臣便以为高枕无忧李煜继位后,寄希望于向大宋纳贡以求保全基业,其在位期间,殷勤地侍奉宋朝,除了岁贡之外,每逢大宋用兵或有重大活动,也派使臣进礼表示支持和祝贺,并多次派遣使者陈说臣服之意,又下令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朝。开宝六年(973年)夏,赵匡胤遣翰林院学士卢多逊出使南唐,李煜令人缮写各州地图送给卢多逊,并上表愿接受大宋册封爵位,然而被赵匡胤拒绝。
《韩熙载夜宴图》:南唐最后的奢华,李煜消极态度致王朝终被倾覆
文章插图
赵匡胤又怎会不知李煜的真实意图?他使出最后的手段:晋封李煜的弟弟李从善为泰宁军节度使,并在汴阳坊赏赐宅院,暗示李煜入京降宋。李煜不从。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联合吴越出兵江陵,开宝八年二月,宋师攻克金陵关城。三月,吴越进逼常州;六月,宋与吴越会师,进发润州,留后刘澄投降。十二月,金陵失守,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徐铉在《吴王陇西公墓志铭》写到:“李煜敦厚善良,在兵戈之世,而有厌战之心,虽孔明在世,也难保社稷;既已躬行仁义,虽亡国又有何愧!”徐铉作为南唐旧臣,为前主李煜开脱也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李煜治下的南唐政治、社会矛盾积重难返,党争激烈,人心涣散,也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一个帝王,如果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能识人、会用人也算得上是明君;如果这两样都做不到,能做到不昏庸、不沉迷享乐酒色、勤于政事,也算得上是好君王。然而,李煜既无政治远见,也无政治谋略,还耽于享乐又懈怠政事,即使是诸葛亮再生,也无法拯救他了。03 结语
《韩熙载夜宴图》:南唐最后的奢华,李煜消极态度致王朝终被倾覆
文章插图
据传,《韩熙载夜宴图》是李煜用来劝告韩熙载停止夜夜笙歌的放荡生活,或许李煜也应该检讨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寻欢作乐、豪侈奢靡,谁又比谁更过分呢?从《韩熙载夜宴图》精微细腻的刻画中我们看到南唐虽歌舞升平一片详和,实则掩饰不住深刻的危机。此画完成不过数年,后主李煜便兵败降宋。从表面上看,是李煜在位期间做出的消极防御导致了南唐王朝的加速灭亡。然而,归根到底,李煜亡国是由于当时整个中国的形势和历史发展趋势要求大宋统一,南唐一个弹丸之地,是无法阻挡这个趋势的。毫无疑问,李煜在文学方面是独领风骚的才子,但在政治上,他是个懦弱无能的国君。在烽烟四起的乱世,李煜虽坐拥半壁河山,却内不能励精图治以自强,外不能合纵连横以御敌,只一味沉溺于男女之情、作诗填词和饮酒作乐之中。即使他被尊为“千古词帝”,却依然摆脱不了被世人称为“亡国之君”的原因怕也是在于此了。南唐一朝倾覆,所有的欢宴与奢华全都已成空。唯有《韩熙载夜宴图》与后主李煜的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成为了南唐王朝最后的生动缩影,留给世人细细地品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