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字的本源内涵吗?原来曾有如此“铁血”的本来面目!

你知道“我”字的本源内涵吗?原来曾有如此“铁血”的本来面目!在现代汉语中,“我”是第一人称的代词,指自己,这个没毛病。我们日常无论书面语还是口语,“我”都是使用频度最高的几个字之一。然而亲爱的读者君,你可曾想到,“我”最早指的是一种杀人的“神器”呢?从字面来讲,“我”是会意字,从戈。甲骨文中的“我”字形如兵器。
 你知道“我”字的本源内涵吗?原来曾有如此“铁血”的本来面目!
文章插图
戈是古代常见的一种兵器。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戈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其突出部分名援,援上下皆刃,用以横击和钩杀,勾割或啄刺敌人,因此,古代叫做勾兵或称啄兵。后来从“戈”中引申出“杀”的含义,因此《说文》中又云:“我,古杀字。”《诗经》中就有类似描述:王于兴师,修我戈兵。
 你知道“我”字的本源内涵吗?原来曾有如此“铁血”的本来面目!
文章插图
“戈”还可代指战争,如干戈,“偃武息戈,卑辞事汉。”可见“我”从单纯指兵器,再到“杀”和“战争”等意义更迭递进是经过一定的历史演变的,但这个字何时开始指称自己的呢?读者君稍安勿躁,且听另类君娓娓道来。“戈”在古代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武器,能够激发大家的斗志。戈民属于国家的正规军种,(《礼记·檀弓下》有“大文夫当“持干戈以卫社稷”的语句,因此武士常常持戈以自恃。罗大佑在某歌词中也曾如此表述:长路漫漫,把戈而行。
 你知道“我”字的本源内涵吗?原来曾有如此“铁血”的本来面目!
文章插图
在战场上,战争中持见的持戈者代表了国家正规军,因为是主力兵种,所以戈兵就有别于其他辅助兵种,于是“戈”便有了“我们”的意思。西周时期,“我”开始代自我,正式成为第一人称代,但古代使用最多的还是“余”和“吾”,第二人称也是用“尔”、“汝”等吗,而不是现在我们常用的“我”和“你”。
 你知道“我”字的本源内涵吗?原来曾有如此“铁血”的本来面目!
文章插图
我们现在使用的“我”字及其所代指的涵义,是随着唐诗、宋词、元杂剧,以及明清和近代白活小说而逐步成形并赋予意义的。综上所述,“我”字曾代表兵器,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兵器,这种兵器在秦朝时期代表秦军“扫六合”,完成了统一。就像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大规模战争一样,“我”意味着“浮尸千里,血流满地”,然而我们今天提到“我”字,却很少有人想到,这个字的本来含义,竟然有那么多的“铁血”和“暴力”吧。
 你知道“我”字的本源内涵吗?原来曾有如此“铁血”的本来面目!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