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沥血露芳华——访中国盆景文化史专家李树华


呕心沥血露芳华——访中国盆景文化史专家李树华
文章插图
▲李树华
呕心沥血露芳华——访中国盆景文化史专家李树华
文章插图
▲《中国盆景文化史》第二版李树华著
李树华,一个早已被日本盆景界熟知的名字。他有着传奇般的经历:出身农村自强不息,一路求学探索,在日本以盆景研究拿下农学博士学位;尝遍了异乡的艰辛,饱览了中国盆景文化的书山图海,凭借真才实学受聘于日本姬路工业大学;年届不惑,事业生活步入正轨,却携妻带子重新回到了祖国。对于2004年李树华的回国,业内人士称这对中国盆景界“意义非凡”。
结缘盆景
考入北京林学院园林系,是李树华进入盆景界的关键一步,走出这一步,似乎只能用“缘分”来形容。
在陕西农村长大的李树华像很多年轻人一样,梦想着到北京来上大学。那时他家糊墙的报纸上有张大大的新闻照片,上面写着:“瞧!这是园林工人在浇石榴盆景!”年轻的心里就这样被“盆景”刻下了痕迹。高考那年,北京林学院园林系在整个陕西省就招一个人,李树华却在报名表上将它填成了第一志愿。1981年,李树华考入北京林业学院,和想象中的不同,盆景并不是他四年学习的主要课程。然而在确定毕业论文选题之际,他似乎又一次听到了内心兴趣的召唤,决意跟随彭春生老师做“北京盆景的调查研究”。这次研究历时一年,跑山区、跑市场、辨树种、认造型,在他的盆景生涯中打下了初步基础。
1985年,李树华在本校攻读硕士学位,师从陈俊渝先生。导师的强项是梅花育种,破天荒地,他却提出要研究盆景。磨合了两周,导师终于表示,要研究就只能研究梅花盆景!李树华欣然接受,他将硕士三年的宝贵时间精力全部倾注在一个课题——“梅花盆景快速成型的技术 ”上。为此,三年之中,他活跃在北京和南方的山区里,挖杏桩、山桃桩,回校后嫁接梅花,到毕业论文结题时,他手中姿韵俱佳的梅花盆景已经达到了200多盆。
作为一名盆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顺利进入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盆景室任副主任,不久,他主持的“北京树木盆景的研究 ”课题获得了北京市政委员会颁发的三等奖。
呕心沥血露芳华——访中国盆景文化史专家李树华
文章插图
▲李树华在央视谈盆景
远渡东瀛
人的命运往往会在偶然的机遇中发生重大的转变,对李树华来说,这次转变发生在1991年的冬天。那时他主持在北京中山公园桃花坞举办的盆景展,邂逅了日本盆栽协会理事长加藤三郎。
加藤三郎在日本盆景界是泰斗级人物,对李树华的盆景,他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他发现了不少技术上的缺点,并一一指出,但另一方面,他更珍惜这个年轻人做盆景的热情和天分。加藤三郎语重心长地说:“希望你到我的盆景园学习和工作,你还年轻,中国盆景的未来是你们的!”
呕心沥血露芳华——访中国盆景文化史专家李树华】无论是在盆景界进一步深造,还是去日本学习工作,不可否认,这都对当时的李树华构成了巨大的吸引力。1992年初,他终于获得单位批准,以因公自费的名义远赴日本,与加藤三郎重逢了。29岁的他在日本盆景界一露面就受到关注,日本的《盆栽春秋》杂志称他为“ 中国盆景界的指导者”,说他致力于“把中日盆景联手发展起来。”
异乡的生活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美好。加藤三郎的盆景园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园内光大型以上的盆景就上千盆。由于基础薄弱,在国内是盆景专家的李树华,在这里却只能当学徒工。艰苦而单调的生活开始了:早晨6点起床扫园,吃完早饭,7点为盆景浇水施肥,绑扎造型,一直干到天黑。冬天最难熬,寒风刺骨,干完活手上全是血口,一洗澡就疼痛难忍。然而在这个家族式管理的私人盆景园中,李树华很快被大家一致认为“比园主的弟弟更要兢兢业业”。性格的坚韧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李树华知道,这个梦寐以求磨炼盆景技艺的机会来之不易。从中国到日本,李树华很快地让自己适应了巨大的生活反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