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婚姻成了爱情的遮羞布


“有钱难买我愿意” , 这是当下我们对个人自由的最新理解和实践 。
面对那些质疑和劝告 , 比如“通宵玩游戏不好” , “吸烟有害健康” , “你这工作没前途” , “少吃点薯片可乐”等 , 只要不妨碍、危害他人 , 我们都可以说一句:“你管我 , 我乐意!”
大家彼此都有一套价值观 , 我们动不动就“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 经常因“三观不合”就各走一边 , 尤其在两性关系上 , 那更是“上午笑嘻嘻 , 下午mpp",上午领结婚证 , 下午说拜拜 。
我们正在经历着两性关系的革命性变化 。 目前 , 最前卫的、最极致的两性关系就是唯意愿论:乐意就在一起 , 不乐意就再见 。
那有人肯定会怀疑和批判:“如果一不高兴就分手、离婚 , 那请问世上还有长久的正常的两性关系么?”有的 。 萨特和波伏娃就是唯意愿论两性关系的代表 。
当婚姻成了爱情的遮羞布
本文插图
萨特和波伏娃从1929年相爱到1980年萨特去世 , 两人的伴侣关系持续了51年 , 他们一直没结婚 。 萨特给的理由是:“如果结婚了 , 我们会无法分辨究竟是什么让我们相守在一起 , 是因为互相的爱恋还是婚姻制度施加的约束?”
波伏娃也同意萨特的说法 , 二人在思想认识上高度一致 , 彼此才情相互吸引 。
萨特和波伏娃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存在主义哲学:人是自由的 , 自由通过具体的选择来体现;既然选择了 , 就要为选择付出代价 。
萨特的代价是终身未婚 , 没有子女 , 他生前死后誉满天下;波伏娃代价也是未婚无子女 , 而且还饱受他人攻击 , 因为她的女权思想太过超前 。 二人都承受住了一些非议 , 但坦然接受了一切 。
当然 , 这样的唯意愿论两性关系恐怕大部分任性的90后、00后都难以完全实践的 。 我们应该可以做到“说走就走”的旅行 , 可以做到“说不干就不干”的辞职 , 可以做到说分手就分手、说离婚就离婚 , 接下来何去何从?
当婚姻成了爱情的遮羞布
本文插图
我们能承受辞职后、离婚后的代价和损失?选择必须付出代价 。 唯意愿论两性关系算是庄子说的“相忘于江湖”了 。
退而求其次 , 我们再说次一等的两性关系:为爱成婚 。 双方的婚姻一定要建立在爱情基础上 , 必定是双方心生欢喜、一见如故 ,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 , 这种两性关系一直是主流 。
是呀 , 几对伴侣能成为萨特和波伏娃那样的?哪对情侣能保证两情相悦能长久持续?能抵过岁月的侵蚀?为了让自己的爱情能开花结果 , 只好用走上婚姻之路了 , 用婚姻制度来“相濡以沫” 。
时间一长 , “为爱成婚”的两个人又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 出轨、婚外恋等情况屡见不鲜 , 离婚也成了家常便饭 。
最后发展下来 , 婚姻制度竟然成了维持爱情的遮羞布 。 对此 , “离婚冷静期”的出台 , 不知是悲哀还是庆幸 。 由此看来 , 萨特和波伏娃的唯意愿论两性关系又是让人何其羡慕!
当婚姻成了爱情的遮羞布
本文插图
再次一等的两性关系:奉旨成婚 。 传统社会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 基本上都是奉旨成婚 , 其中的两情相悦不过只是幸运的副产品而已 。
奉旨成婚至少在体面上是成功的 。 爱情这种飘忽不定东西让位给了经济、社会甚至是政治功能 , 旧式婚姻是一种人际关系、经济财产和人口再生产的合作体制 , 事关家族兴衰的大事 。
没办法 , 旧式婚姻只是应对落后生产力的一种抗风险手段 , 只能随着历史远去而湮灭 。 在极个别的富贵之家 , 这种旧式婚姻依然流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