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天下苦秦久矣 , 可秦国为什么还是迅速壮大把六国灭了呢?
作为现实生活中天天与人才打交道的人 , 不得不由此说说秦国人才政策值得深思的地方 。
一、人才政策的持续性
秦国从秦孝公开始就发布人才政策1.0版本了 。
秦孝公认为秦国光靠武力和蛮力是无法长久生存的 , 所以他不顾群臣反对 , 用极其真诚的语气向六国发布了招贤令 。他给出的人才落户政策是:“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 , 吾且尊官 , 与之分土”
这一人才政策 , 首先吸引了魏国的卫鞅 。卫鞅在魏国丞相公叔痤的府中担任中庶子一职 , 奈何大魏王不重用他 , 所以他干脆就来投奔了秦孝公 , 这才有了后来的商鞅变法 。
卫鞅不但自己来了秦国大展才华 , 还进一步“以才引才” 。地地道道的魏国人张仪也投入秦国麾下 。
张仪帮助秦国游说列国 , 破合纵、出函谷、戏耍六国诸侯于股掌之间 , 以纵横手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 , 这才使得秦国得以茁壮成长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所以说 , 秦国的政治人才 , 基本靠“海外招募” 。魏国显然是一个合格的“离岸孵化基地 。”
秦国在六国招募的政治人才 , 按照当今的话说 , 都是可以拿到“政府友谊奖章“的高级别人物 。
能够让这些海外人才进入决策秦国的决策层 , 显然体现了秦国宽广的胸怀 。
秦王启用李斯 , 经过一段时间的”夜谈“和考验 , 最终启用他的谋略 。在秦国人才政策遭遇非议的时候 , 写下了著名的《谏逐客书》 。其中一段 , 至今读来 , 仍有启发——”是以泰山不让土壤 , 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 , 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 , 故能明其德 。“
正是这篇文章 , 让秦国人才政策得以支持 , 并且不断升级至2.0乃至3.0版本 。
按照当下的人才政策 , 需要层层递交资料申报 , 显然这类人才是进不到决策层案头的 。
二、发挥顶尖人才的事业舞台
郑国是一个人的名字 , 也是当时担任韩国管理水利事务的水工(官名) , 参与过治理荥泽水患以及整修鸿沟之渠等水利工程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在历史中 , 郑国以”郑国渠“的名字 , 流传千年 。
农业国家需要强大 , 兴修水利为治国之本 。水利兴则农业兴 , 农业兴则人口兴 , 人口兴则国家强 。
韩国国王是个眼前主义者 , 从来不考虑五年规划和远景规划 。为了让自己国家短暂偷安 。他竟然派郑国去秦国修建水利工事 , 从而“疲秦” , 以获得喘息的时间 。
郑国虽然是韩国人 , 但也有着博大的胸怀 , 愿意为天下苍生谋福的情结 。虽然起初到秦国修渠是为了”疲秦“ , 耗费秦国大量人力物力十年之久 , 使得秦不能伐韩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修渠 , 也是秦国十年战略规划的重中之重 , 非郑国这样的高技能战略人才不能胜任 。即便一开始 , 在政治上郑国并没有完全认可秦国 , 可随着修渠的完成 , 其事业达到顶峰 , 也实现了其为苍生谋福的使命 , 政治上的认可 , 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
提高人才的政治吸纳 , 是当下人才工作的意向重要内容 。只有让海外人才在中国事业有成 , 其政治认可 , 也将成为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
推荐阅读
- 秦始皇陵的秘密:墓里有白种人的尸骨,秦朝中国就有了白种人
- 《大秦帝国》违背了多少历史事实,为美化秦朝撒了多少谎
- 秦朝|“秦三世”子婴是谁?他和秦始皇是什么关系?
- 秦朝|明君秦穆公,临终之际强迫177人殉葬?其实人们忽略了这个事实
- 秦朝|秦二世昏庸残暴又能折腾,为什么还能当3年皇帝?
- 商鞅变法|秦国因为商鞅变法而强大,为何还会将商鞅“五马分尸”?
- 秦朝|改变版本的秦始皇兵马俑之间的土堆为什么不挖掘?
- 秦朝|姚贾一句话害死韩非,李斯倒成背锅侠,嬴政悔恨万分
- 秦朝|秦朝灭亡时,还有50万大军却按兵不动,因为秦始皇下了一道死命令
- 楚汉|在灭亡秦朝建立汉朝后,皇帝刘邦杀了不少功臣,却为何没杀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