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难之生:邹韬奋在抗战中》:他为出版事业六次流亡( 二 )


自韬奋先生接手《生活》周刊,他就立了个规矩,只要周刊的读者找来,不管是什么事,都要给他帮助。慢慢地读者就把《生活》当作自己的家,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问路、问事、打听人、买火车票或船票,找旅馆等等杂事,都会毫不见外地向他们求助,有读者连找对象、谈恋爱都会跟韬奋先生商量。“为人民服务”用在韬奋先生的身上,那就是他的行动的真实的展现。
韬奋先生短短的一生先后创办了六刊、一报、一店:即《生活》周刊、《大众生活》、《生活日报周刊》、《生活星期刊》、《抗战》三日刊、《全民抗战》和《生活日报》、生活书店。韬奋先生是十年内战时期国统区杰出的进步新闻工作者,一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
《患难之生:邹韬奋在抗战中》:他为出版事业六次流亡
文章插图
邹韬奋一生经历了六次流亡。
第一次流亡是宋庆龄、蔡元培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鲁迅让胡愈之找邹韬奋,请他参加,并当选为执行委员。6月18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秘书杨铨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邹韬奋的名字也上了国民党的黑名单。鲁迅劝他出去避一避,在这样的情况下,韬奋第一次流亡海外,经过了好多国家,英国、苏联,又到美国,他在大英博物馆里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他流亡了两年多,当时都没有钱,路费都是借的。
韬奋是在1935年8月回国的。他在美国芝加哥的报上看到国民党把《生活》周刊封杀了,封杀之后杜重远创办了《新生》,后杜重远被捕入狱。8月9号,韬奋认为自己不能再在国外了,便回国,11月16日,邹韬奋在上海创办了《大众生活》擎起了抗日的旗帜,立场更加鲜明。曾有特务头子警告邹韬奋要“有所收敛”,邹韬奋不为所动,蒋介石后来叫杜月笙把邹韬奋带到南京“当面一叙”,邹韬奋也回绝了。这种情况下,邹韬奋显然已经无法立住脚,于是开启了第二次的流亡,他去到了香港。
他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宣传抗日主张,该报仅出版55天就因为政治经济原因停刊,后移到上海,邹韬奋也跟着去往上海进行报纸的恢复工作。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上海战局支撑将近3个月。11月8日,国民党军队西撒,上海沦入敌手而成为孤岛,继续留在上海没有多大意义,27日,邹韬奋坐一条法国船依依惜别工作已久的上海,开始了自己的第三次流亡。
国民政府作出决定迁都重庆陪都,韬奋也决定把生活书店迁到武汉去开辟阵地。但是上海到芜湖的航道已经被日本飞机封锁停航了,他们只能绕道,跟何香凝、郭沫若、金仲华等十几个文化界名人,从上海直接坐船到香港,再从香港到广西,才到武汉去,一路上他们也看到白崇禧、李宗仁他们是坚持要抗日的,广西青年的抗日情绪非常高,他们一下车,礼堂里面上千人等他们演讲,讲完了以后,这帮热血青年都跟着到宾馆,聊到凌晨两三点钟。所以他们一路上宣传抗日,直到1937年12月中旬才赶到武汉。
《患难之生:邹韬奋在抗战中》:他为出版事业六次流亡
文章插图
第四次流亡中,邹韬奋去往的香港情况仍旧不容乐观,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后的第四天,占领了九龙,火炮直接对隔海的香港本岛轰击,香港危在旦夕。周恩来指示廖承志、潘汉年,要他们立即帮助在港的文化人士安全向南洋和广州转移。韬奋先生一家五口无处安身,过着流亡的生活。后来他们一家人在铜锣湾灯笼街的贫民窟里被找到,潘静安向韬奋转达了周恩来的指示,要他和茅盾等人一起转移去广东东江纵队。他跟韬奋先生解释,一家五口目标实在太大,为了安全,只能分开走,他们尽快再把夫人和孩子送过去。
妻子沈粹缜当即给韬奋先生收拾简单行李,把一点钱缝到裤子里层的左边。这些日子的奔波与煎熬,韬奋先生耳朵里突然绞痛,手发抖。沈粹缜一边帮他揉,一边关照他到那边停下后,赶紧找医生看看。就这样,韬奋先生一家又在战乱的香港再一次分离。1942年月9日,邹韬奋离港赴东江游击区。共产党地下组织派人领着邹韬奋偷渡九龙成功后,马不停蹄往前赶,这是邹韬奋一生中第五次流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