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含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含弓戏,你了解多少?

堪称一座城市的活态民间历史
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
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
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你知道含山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今天,我们先来认识下
含山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含弓戏


关于含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含弓戏,你了解多少?
文章插图
含弓戏《刘二姑吵嫁》

关于含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含弓戏,你了解多少?
文章插图
含弓戏是安徽省地方戏、全国稀有剧种之一,因起源于皖东沿江以北的含山县,且以弓弦(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故名“含弓”。

关于含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含弓戏,你了解多少?
文章插图
含弓戏(原名含弓调),它兴起于清朝嘉庆年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早期在瞽目艺人操琴卖卜坐堂会的一个曲艺形式上逐步演变发展成为一个戏曲,隶属于滩簧声腔系统。据含弓戏老艺人俞孟兴口述:早在南方曲种滩簧初兴的清嘉庆年间,含山一带盲艺人在卖卜的同时就兼唱滩簧,也有部分盲艺人运用当地民歌小调来演唱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由于唱法清新、风格独特,便有了“含弓”之称。

关于含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含弓戏,你了解多少?
文章插图
清道光年间,当地连年遭荒,含弓盲艺人迫于生计渡江南移集于以米市著称的芜湖。在此期间,含弓盲艺人与当地盲艺人所唱的“苏弓”及外来盲艺人所唱的“福弓”形成三者在艺术上竞争角逐相互交融的局面。含弓盲艺人彰显天资颖慧兼并收蓄,无论是用民歌俗曲演唱的小戏,还是用弹词和其它戏曲演唱的正本折子戏均广采博撷为我所用,遂使“含弓”唱腔日益丰富且独具特色,再使用属于巢湖一带的“含山腔”,尤其大量土语叹词的夸张运用更是妙趣横生。芜湖人鲍筱斋编著的《湖阳曲》初集(1926年成书),所载《莲花》小戏的对白中就提及“含山腔”,足见其含弓颇有影响。
含弓戏唱腔有两大部分组成,一为“主腔“,有[大曲][西宫词][对药调];二是“杂曲”。“主腔”用于正本折子戏,“杂曲”则用于生活小戏,皆为唱表形式,含弓戏重唱不重白,唱腔词格基本上齐言七字或十字句。

关于含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含弓戏,你了解多少?
文章插图
1961年含弓戏剧团成立后,几经提炼、创新完成了由台下“含弓调”到台上“含弓戏”的巨大演进,并被文化部编入《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和《中国戏曲剧种大词典》。1963年10月,含弓戏《刘二姑吵嫁》赴省“江淮大戏院”连演七场,场场爆满,轰动合肥。2020年1月,含弓戏《刘二姑吵嫁》喜获“第二届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金奖。
关于含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含弓戏,你了解多少?】转自:掌上游含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