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一封意味深长的遗书,王国维投湖自尽,缘由至今成谜( 二 )


但也有人反驳道,王国维是个接受新思想的开化读书人,还在国外留过学,怎么会是个封建遗老?
但那条一直留着的长辫子却说不过去,其实他生前走在校园里时就有不少人在背后议论他,当面劝他剪辫子的也大有人在,对此王国维只是这样回应,留就留了,又何必再费工夫去剪?
也有人从遗书的格式里看出端倪,他们认为王国维的遗嘱里没有一个抬头空格的字,不符合殉节这一说。这样一来,殉清保节一说似乎经不起推敲。
逼债羞愤说溥仪在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提到,内务大臣绍英曾委托王国维代自己销售宫内的字画等物,但此事被罗振玉知道了。
他以代卖的名义将画偷偷取走,并将卖画所得占为己有,说是以此来抵王国维欠他的债务。王国维自觉无脸面对绍英,因此投湖而死,以表清白。
留下一封意味深长的遗书,王国维投湖自尽,缘由至今成谜
文章插图
当时民间还有传王国维曾和罗振玉共同做生意,不幸亏本,王国维因此欠了罗振玉巨债。
而罗振玉在王国维的儿子、也就是他的女婿王潜明死后,要求王国维提供给他女儿每年2000元的生活费。
王国维是个朴实的读书人,自然拿不出那么多钱,于是在羞愤之下投湖以求解脱。但王国维的遗书和其他一些证据表明,他生前并没有欠下巨债。
避辱说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1927年,正是北伐军进军北方之时,民间传言北伐军进城后会杀尽留有长辫者,以儆效尤,而王国维作为一些人眼中的“封建遗老”自然首当其冲。
不少人认为王国维担心蒙受耻辱又不肯剪辫子才自杀以保名节。但这一说明显不符合王国维的人设,所以大多数人不能接受此说。
留下一封意味深长的遗书,王国维投湖自尽,缘由至今成谜
文章插图
尸谏说相比于其他猜测,这一说就有些牵强。有人认为王国维投湖实则是在“尸谏”,颇有些屈原投江的意味,他实际上想借此劝阻溥仪听从罗振玉等人的主意,有东渡日本避难的打算。
有人认为这也是王国维和罗振玉后期产生冲突从而关系破裂的根源。
文化殉节说当一种文化衰微时,最痛心的是被这文化所塑造起来的人。
其实一开始,陈寅恪先生也是以“殉清保节说”来看待好友的自杀举动,认为王国维是为大清而亡,但他们是精神上的知己,是多年的好友,陈寅恪先生的观点逐渐改变,让老友不堪绝望的也许不是一个时代的没落,而是一种文化的日益式微。
这让他从先前的“殉清保节说”演变成了最受大众认可的“文化殉节说”。
留下一封意味深长的遗书,王国维投湖自尽,缘由至今成谜
文章插图
总说这一说其实是把之前的所有的猜测总结到一起,王国维心中既有对大清灭亡的悲愤,也有对传统文化式微的无奈,还有他作为一个生活潦倒的普通人的悲慨。
这种种绝望叠加到一起,就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湖前,他沉思良久,也许是一时兴起,也许是“早有预谋”。
最终,他还是选择沉沦,在水里结束了所有人世间的种种苦闷。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这一席话到底还是成了我们破解不了的谜语,真正的谜底掌握在他自己手里,而当事人却再也无法告诉世人事情的真相。
留下一封意味深长的遗书,王国维投湖自尽,缘由至今成谜】时隔多年,王国维的故居现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供后人瞻仰,但他留给后人玩味的,又岂是一个景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