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玉佩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此时期人们思想较为开放,玉器种类繁多,玉佩成为人们日常佩戴的装饰品之一,其中“S”形玉龙佩是战国时期最常见、流行时间较长,贯穿于整个战国时期。
据丁哲介绍,战国时期的玉龙佩在战国早期、中期、晚期表现的特点有所差异。
战国时期的玉佩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湖北省博物馆官网)
战国早期
龙首短粗,目部常以椭形表示,口部形态有两类:以闭口者居多,另一类外部作切开状,下唇平截内勾,内为一孔,上下唇长度较一致。角部为装饰有卷云纹的钝尖或扉牙状。龙身相对短肥,多作波浪形,然穹曲不甚,造型简单。龙足以装饰有卷云纹的短凸扉牙表示,多无明显足,少数有足者也仅俱一到两足。龙尾曲度不一。表面纹饰主要为浮龙首纹、浮云谷相杂纹。
战国时期的玉佩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湖北省博物馆官网)
战国中期
器物尺寸显著增加。龙首较为细长,目部主要以椭圆形和菱形为主。闭口状已基本不见,张口者形态大多与前期相若,但上下唇长度差距更加明显,孔径亦加大。角部多为上勾状的长扉牙形,其上阴刻数道弦纹或卷云纹,大多三足以上。龙身细长,且弯曲厉害,躯干上尖钩状歧出增加,已出现复杂的大型镂雕体。龙足作舒张形明显凸出,表面阴刻弦纹。龙尾卷曲程度较早期有所增加。表面纹饰多流行阴刻云谷相杂纹,且开始出现谷纹,其中又以浅浮雕者稍甚。
战国时期的玉佩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湖北省博物馆官网)
战国晚期
玉龙佩大致可以区分为两类:一类龙身弯曲不甚,所作弯转较少;个别龙身一侧内凹,呈弧形。头部狭长若马首,省略目部口部形态较为特殊:下颌前端呈尖状并且上卷,与上颌后端相连,形成一个圆孔,作口部。颈部多阴刻一长弧线,将龙颈一分为二,其间或加琢数组平行短线弧。龙足较长,通常龙身会分出一至两足,分别向不同方向卷翘、舒展,表面阴刻弦纹。表面纹饰多为阴刻谷纹,其雕工粗犷,纹样单元大小不尽相若,线纹边缘多有毛刺歧出,排列亦不甚规律。
另一类与战国中期玉龙佩特征接近,龙首出现以下特征:拉长眼梢的杏核形、水滴形眼,口大张,雕出尖牙利齿,斧形下颚,细长勾角,颈部装饰花朵形纹。表面纹饰绝大多数为浮雕谷纹。
供稿:张立晶
战国时期的玉佩】图片来源:湖北省博物馆官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