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喜功,与同僚大打出手,颓废青年因何成为晚清一代“圣相”?

导语:一个人的伟大,是从他尽一切努力改掉自身缺点开始的,而这种改变靠的就是自律。自律是一种自我约束的意识,也是自我行为的规范,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有效方式。所以说,自律是优质生活的源泉,也是命运转变的开始。古代名人大家无一不有着严格的自律意识,他们或悬梁刺骨,或储豆律己,最后终于成就了一番伟业。既然说到这,那就不得不提曾国藩了!
好大喜功,与同僚大打出手,颓废青年因何成为晚清一代“圣相”?
文章插图
曾国藩曾国藩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他自幼爱读诗书,虽勤奋好学,但苦于资质平庸,屡试不第,一直考到第七次才勉强中了个秀才。不过也正是因为这多年的积累,才让他在“高中”之后,能在短短几年之内,接二连三地升迁,从翰林院庶吉士一路做到了兵部左侍郎。
好大喜功,与同僚大打出手,颓废青年因何成为晚清一代“圣相”?
文章插图
席卷大清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他挺身而出,为拯救朝廷于危难,而创建了湘军,后经过重重困难,终于消灭了太平天国。随后,他被封为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威势之胜,一时间无人能出其左右。不仅如此,在曾国藩的一生中,他还对中国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比如,他下令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创建了第一个兵工学堂,印刷西方书籍并将它们翻译成册,安排中国留学生去美国留学。正因为如此,他也被后世誉为“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好大喜功,与同僚大打出手,颓废青年因何成为晚清一代“圣相”?
文章插图
曾国藩一生的成就在历史圈子里,曾国藩一度被人们评价为中国近代史之前的最后一个圣人,评价之高,十分罕见。不过世人看到的恐怕多是他功成名就后的一面,很少有人关注他刚刚入仕时的另一面。那年,曾国藩刚刚步入仕途,在翰林院就职,但那时的他性格虚伪,又好大喜功,特别喜欢别人的阿谀奉承之语。因为翰林院工作太过清闲,他还总是频繁出入各种社交场所,与其他大臣把酒言欢。喝酒,下棋,吟诗,听戏,或者附庸风雅地与他人切磋书法,这搞得他根本无心读书做学问,每日只知纵情享乐。不仅如此,那时的他还脾气暴躁,经常因为言语不和,而与同僚大打出手。如果曾国藩一直这样混下去的话,恐怕他也难有什么大作为,更不会有日后“再造大清”的曾国藩。曾国藩终于幡然醒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便有了他破茧成蝶式的蜕变。在《曾国藩家书》中,他曾这样写到:“余自十月初一日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唯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自这以后,一个喜应酬、喜水酒的曾国藩消失了,但是一个每日坚持写日记、自我反省、读史书十页的曾国藩诞生了。或许如他所说,此时他依然“懒惰”,但是“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和“写日记楷本”这三件事坚持了下来,而且从定下计划那天起便再无间断之日。三件事虽小,可曾国藩的转变也由此开始,而且恰恰是这三件小事让他变得敢于直视自己的缺点,更能够每日都有所进益。
好大喜功,与同僚大打出手,颓废青年因何成为晚清一代“圣相”?
文章插图
曾国藩故居纵观曾国藩的一生,他根本算不上什么天纵奇才,但他所取得的成就却远远超过了绝大多数人。晚年,曾国藩曾这样评价自己:“天分不高,这一辈子走的路都是窄路,读笨书、打笨仗、想笨法。”的确,一个连考七次才中秀才的人,哪里有天分可言?可就是这样一个不太聪明的人,却凭借着自己的坚持和自律,完成了人生的逆袭。在这条路上,有人曾向他泼冷水,嘲笑他努力无果,纵使在公布大榜时被官府列为反面教材,他也依旧牢记初心,改名涤生,矢志不渝地为梦想而努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