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块不起眼的玉片,空置12年无人理,却成为华夏顶级国宝

166块不起眼的玉片,空置12年无人理,却成为华夏顶级国宝】1955年,云南省昆明市晋宁石寨山发现一批西汉墓葬群。截止到1996年,考古人员对这片古墓群进行了5次大规模发掘,清理出战国至汉代的古墓86座,出土5000多件珍贵文物。考古队员从这片古墓群当中的第6号墓,发现了166枚不起眼的玉片。没想到这些玉片居然堪称华夏顶级国宝,且司马迁所著《史记》中也对其有过明确记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有云南的朋友应该清楚,昆明市晋宁区这片古墓群出土过不少珍贵文物,比如"滇王之印"便是从这片墓群中发现的。据悉,石寨山高大概35米,南北长500米,东西宽200米,古墓群总占地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从上世纪50年代至1996年,云南省考古专家联合其他兄弟省份,连续组织5次大规模的发掘。大约是1956年8月份,考古队员从石寨山遗址6号墓当中发现了166块玉片。这些玉片刚刚出土时布满了淤泥,考古队员将它们简单清洗干净之后发现,这些玉片其形状非常不规则,有的呈圆形,有的呈椭圆形,还有的是正方形和长方形。
166块不起眼的玉片,空置12年无人理,却成为华夏顶级国宝
文章插图
更让考古队员奇怪的是,有69枚玉片比较规整,其边缘部还带有穿孔,剩下97片则更像是"玉胚"。起初考古队员认为:这些玉片是不是西汉时期王侯贵族之间非常流行的"金缕玉衣"或者"银缕玉衣"呢?可是既然是"银缕玉衣"或"金缕玉衣",为何有97枚未穿孔的玉片;总之,这166枚玉片出土后被放在云南省博物馆,1968年前后云南省考古专家组织了座谈会,将石寨山遗址出土的文物拿出来进行讨论研究,分析这些物件背后的细节。
166块不起眼的玉片,空置12年无人理,却成为华夏顶级国宝
文章插图
文史专家从《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找到记载:汉武帝元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09年),西汉在滇国区域设置益州郡,赠于滇王金印,使其继续统领当地滇民。此外,汉武帝还赠给滇王一件形制特殊的玉衣。专家们推断:既然石寨山遗址发现了传说中的"滇王之印",那么这些玉片是不是"滇王玉衣"?按照笔者的推断,云南省相关专家推断非常正确,因为我们不能拿中山靖王刘胜那件"金缕玉衣"和这件"滇王玉衣"比较。按常理度之,西汉王侯一级的玉衣大约有3000~5000多枚玉片组成,这件"滇王玉衣"满打满算也不过166枚,100多枚玉片怎么可能会将一个成年人完全包起来?
然而结合史料,还有相关出土文物信息便能得出结论:"玉衣随葬"乃中原传统习俗,从汉武帝敕封滇王之后,这种习俗从中原流传至古滇国。不过,汉武帝赠给滇王的这件玉衣与"金缕玉衣"差太多。说白了,这件"滇王玉衣"就是一件玉覆面,之所以这件玉衣才不过166枚玉片,就是因为它只是将滇王的脸部盖起来,而不是像"金缕玉衣"那样自上而下,把死者裹得严严实实。因此,这些玉片有穿孔,有的没有穿孔。
166块不起眼的玉片,空置12年无人理,却成为华夏顶级国宝
文章插图
据我判断,应该是滇王下葬之后,奴仆将这些玉片盖于滇王脸上,蔓延到脖子以下形成特殊的玉覆面(67枚穿孔玉片用丝线绑缚,防止不成形)。2000年后这些玉片散落一地,再加上玉片数量稀少,考古队员也没从这些玉片穿孔中发现金丝线穿着。与其说这些玉片是"滇王玉衣",倒不如说是汉武帝赐给滇王的玉覆面。不管怎样,这件文物和"滇王之印"共同成为我国禁止出国展出的文物,绝对能称得上是华夏顶级国宝之一。
参考文献:失落的国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