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来借珍贵古籍,季羡林让一周后来取,看见书,学生感动又意外

从一个出生于穷乡僻壤的苦孩子,到人人敬仰的国宝级人物,季羡林一生的经历极其复杂。
有人曾对季羡林说:“您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生笔耕不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可即便是国学大师季羡林,也曾有被考试逼到跳脚的时候,也曾在日记里宣泄自己的怒火,也曾为了自己的学生,做了许多出人意料的事。
他真的是个,不折不扣的,有趣而又大写的人。
学生来借珍贵古籍,季羡林让一周后来取,看见书,学生感动又意外
文章插图
一、不愿成为圣人,却更让人尊敬
“妈的,这些混蛋教授,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气,还整天考,不是你考, 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
这段话,特别像某个不成器的学生,被考试逼得跳脚,因而发出的愤怒呼声。
事实上,这段话,出自季羡林之口。
学生来借珍贵古籍,季羡林让一周后来取,看见书,学生感动又意外
文章插图
2003年,辽宁美术出版社决定把季羡林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写的日记出版。据说,针对这段话,编辑当时就向季羡林提出“做适当删减”的意见。而这,是名人日记出版的惯例。
没想到,季羡林坚决不同意,还给出意见:一个字都不许改!
他是这么说的:“我考虑了一下,决定不删,一句话也没有删。我七十年前不是圣人,今天不是圣人,将来也不会成为圣人。”
20世纪50年代,季羡林在北京大学讲授语言学。
一天,有位学生来向他借书,是一本语言学方面的书籍。
季羡林一下子犯了难,学生要借的这本书,是极其珍贵的孤本古籍。如果在翻阅时稍有污损,都将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学生来借珍贵古籍,季羡林让一周后来取,看见书,学生感动又意外
文章插图
但面对学生渴求的目光,季羡林又不忍心拒绝,便让学生在一个星期后来取。
一个礼拜后,学生如约来到季羡林的办公室。可当他接过季羡林递过来的书时,既意外,又感动。
这根本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叠厚达几百页的,装订得整整齐齐的信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蝇头小楷。
这是一本十几万字的古籍!
学生来借珍贵古籍,季羡林让一周后来取,看见书,学生感动又意外
文章插图
整整一个星期,季羡林日夜伏案,才完成了抄录任务。
其实,当初学生来借书时,季羡林完全可以向他说清实情,当场婉言拒绝。可他不仅没有,反而用这样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保护了古籍,也满足了学生的要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二、名誉满天下,却朴实无华过一生
6岁以前的季羡林,是在贫穷的农民家中度过的,很难得吃上一份白面。
学生来借珍贵古籍,季羡林让一周后来取,看见书,学生感动又意外
文章插图
那时候,国人刚推翻清朝政府,神州大地,一片混乱。
上私塾时,同龄儿童有钱买书,能读《百家诗》、《千字文》,他却不能。
他说:童年的这段苦难生活,让他一生受益。
在德国留学时,德国的冬天格外的冷。
绝大多数学生,每到吃饭时,都迫不及待地赶到食堂窗口打饭,以免吃不到热菜热饭。
学生来借珍贵古籍,季羡林让一周后来取,看见书,学生感动又意外
文章插图
可是季羡林却总是最后一个到食堂,买最便宜的饭菜,独自坐读、一边咀嚼。
热心的厨师建议他去做一些兼职,以此缓解一点他的经济压力。季羡林却苦笑着摇摇头,说道:
“我兼职打工,的确可以让自己的生活过得舒服一些,但是我的祖国现在贫弱异常,她需要的是我们这些学子更快更多地学到能让国家富强的技术和知识。不去打工,可以尽快地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从而尽早回国尽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