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袁绍传》 , 时间是在中平六年(公元189年) , 讲述的是当时在京城洛阳发生的一件大事 。原文如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灵帝崩 , 太后兄大将军何进与绍谋诛诸阉官 , 太后不从 。乃召董卓 , 欲以胁太后 。常侍、黄门闻之 , 皆诣进谢 , 唯所错置 。时绍劝进便可于此决之 , 至于再三 , 而进不许 。令绍使洛阳方略武吏检司诸宦者 。又令绍弟虎贲中郎将术选温厚虎贲二百人 , 当入禁中 , 代持兵黄门陛守门户 。中常侍段珪等矫太后命 , 召进入议 , 遂杀之 , 宫中乱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术将虎贲烧南宫嘉德殿青琐门 , 欲以迫出珪等 。珪等不出 , 劫帝及帝弟陈留王走小平津 。绍既斩宦者所署司隶校尉许相 , 遂勒兵捕诸阉人 , 无少长皆杀之 。或有无须而误死者 , 至自发露形体而后得免 。宦者或有行善自守而犹见及 。其滥如此 。死者二千余人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汉灵帝驾崩后 , 太后的哥哥、大将军何进与袁绍密谋诛杀宦官 , 但却遭到太后的反对 。于是他们召董卓进京 , 企图以此胁迫太后答应 。常侍、黄门等宦官闻讯后 , 纷纷找到何进谢罪 , 表示愿意听从他的处置 。在此期间 , 袁绍曾经多次劝何进动手将这些宦官杀死 , 但何进没有答应 , 只是下令让袁绍派遣京城里的虎贲监视宦官 , 并让袁绍的弟弟、虎贲中郎将袁术挑选二百名虎贲进入皇宫 , 代替黄门宦官守卫宫廷的大门 。此后 , 中常侍段珪假节太后的旨意 , 召何进入宫议事 , 并趁机将其杀死 。一时间宫内宫外一片大乱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此后 , 袁术率领虎贲放火烧毁了南宫的嘉德殿青琐门 , 想逼迫段珪等人出宫 , 但段珪等人不但没有上当 , 反而劫持了皇帝和他的弟弟陈留王并逃往小平津 。与此同时 , 袁绍又杀死了由宦官任命的司隶校尉许相 , 随后率军到处扑杀宦官 , 并下令无论宦官的年纪大小 , 一律处死 。在这个过程中 , 有不少没有长胡须的京城无辜百姓也被误杀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宦官 , 很多男子只得脱光衣服暴露身体 , 以证明自己的身份 , 而后才得以幸免 , 但误杀的男子仍然达到两千多人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 , 便是根据这个故事而出现的一句成语 , 叫做“无须之祸” , 意为无辜受累而遭遇灾祸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这则成语故事是汉末京城洛阳巨变的真实写照 。由于大将军何进的优柔寡断 , 导致自己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反而死于宦官之手 , 并引发了洛阳的一场大混乱 。袁绍、袁术兄弟为了消灭宦官 , 不惜杀死了两千多名无辜男子 。虽然在这场混乱中 , 外戚集团和宦官集团都被消灭 , 但袁绍、袁术所代表的士大夫集团也没有得到多大的好处 , 因为他们自己召来的董卓随后进京并迅速控制了朝政 。从此 , 天下大乱 , 三国时期也由此开始 。
推荐阅读
- 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哭了至少不下30次?哭对他究竟有多重要
- 三国死得最悲壮的大将,他们一死天上必有将陨落,可谓天地同悲!
- 三国最有气势的七句话,特别最后两句说出来,足以吓退千军万马!
- 中国文学简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陶渊明
- 三国之公孙家族第三篇:雄踞辽东
- 三国演义6句话,道尽男人一生况味。
- 三国演义中,最具有悲剧色彩的两个角色,吕伯奢和陈宫
- 金庸没写三国故事?其实写了,此人是三国龙套,被金庸写成了宗师
- 三国演义几场顶级武将的巅峰对决,看看有没有你心目中的那一场
- 《三国演义》赵云为何有三个?揭露背后的原因,出乎很多观众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