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家|中国史:为何外国人写的风靡全球,自己写的孤芳自赏?

喜欢读史的读者一定都知道,有三套外国人写的中国史,风靡全球。它们分别是《哈佛中国史》、《剑桥中国史》及日本《讲谈社中国史》。
虽然中国人自己写的中国史数胜数,但却只是中国人自己看,而且还多为一一些特别人群看,普通读者并不太为关注。
我们自己写自己的历史,难道还不如一个外国人么?这是否是“崇洋媚外”、“外来和尚好念经”?
这还真不是!
外国人写的中国史有着更大的优势与吸引力,是有其重要理由的。
首先,他们手中有着大量一般中国人、一般中国史书中看不到的历史资料,这些资料因我们中国人自己不注重保管,甚至于是想销毁而被他们收藏。(有些历史,我们总想要埋葬)。
第二,所谓旁观者清。外国人看中国历史绝对比中国人自己看更客观公正。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历史学者更是注重的学术,而不是意识形态,“政治正确”。
第三,史书作者的阵容强大,都是世界顶级的史学家执笔与主编。
就凭以上三点,就足以看出以上几套中国史的价值!
不是先来听听主编《哈佛中国史》的著名汉学家卜正民谈如何看《哈佛中国史》与〈剑桥中国史〉吧,二者的差别何在。
(注:以下部分所用文字来自自腾讯文化,“雅理读书”公号)
2016年10月,著名汉学家卜正民主编的《哈佛中国史》在中国问世。这套丛书从公元前3世纪秦一统天下写到20世纪初清朝终结,从全球史的视野讲述了中国的帝制史。
丛书分六卷,分别为《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分裂的帝国:南北朝》《世界性的帝国:唐朝》《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挣扎的帝国:元与明》和《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卜正民写的是元明卷,美国汉学家陆威仪、罗威廉和德国汉学家迪特·库恩参与了其他部分。
 汉学家|中国史:为何外国人写的风靡全球,自己写的孤芳自赏?
文章插图



Timothy Brook
多伦多大学文学士、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哲学博士。曾任多伦多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邵氏讲座教授,现为加拿大英属哥伦亚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任圣约翰学院院长。
“我们的目的是尽量客观、公正地讲述中国(从秦到清)两千多年的历史,让对中国历史不太了解的人在看过后了解。”卜正民说。这套书被誉为“多卷本中国史的黄金标准”,已被芝加哥大学、康奈尔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指定为中国史课程教材。
围绕《哈佛中国史》的编著,2016年10月中旬,腾讯文化对卜正民进行了邮件采访。以下为访谈内容。
陆威仪一个人写了前三卷
出版《哈佛中国史》的念头是怎样诞生的?你与陆威仪、迪特·库恩和罗威廉是怎么合作的?
卜正民:出版《哈佛中国史》的主意,来自与我合作过的一位哈佛大学出版社编辑。她认为,公众会希望看到一套较详细地介绍中国历史的书。《剑桥中国史》由很多学者共同参与撰写。我们决定避免这样的形式——我们的每本书,都由同一作者撰写。
我和很多学者讨论过这个项目,最终,我花了近一年时间,找到了陆威仪、迪特·库恩和罗威廉一起合作。这套书原计划出版五卷。我请陆威仪写秦汉卷时,他表示,他想阐明的观点在南北朝时期也有所体现,所以我同意他再写一下南北朝。后来我们又决定单独写一卷唐朝历史,但找不到特别擅长这方面的学者,陆威仪表示他也可以写,于是他一个人写了前三卷。他的效率特别高,三卷都按时完成了。
针对这套丛书,你提出了什么概括性的写作原则?
卜正民:我提出了三条写作原则:囊括关于所写朝代的最新研究成果,让这套书及时反映当代学者研究现状;按照主题撰写内文,将这些主题按时间顺序展开;要讲述改朝换代的历史,要适合非专业读者阅读。
除此之外,每位作者会自己决定应强调的内容和选材。陆威仪和迪特·库恩将最近的一些考古发现写了进来,它们对研究早期中国非常重要。对此,我感到非常高兴。我发现,当你让同事自己做决定时,他们往往充满创意,表现不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