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算不得是多么高雅的艺术,但却是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说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艺形式。
毕竟多传唱于民间,所以宋词的内容相比诗文,更加口语化,通俗易懂,更能被百姓们接受。
比如“愿奶奶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为盟誓,今生断不负鸳被”( 柳永《玉女摇仙佩》),词人想说的一眼就能看懂,不必费心思揣测。
文章插图
南宋词人张炎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始终觉得说不太清,似有种“道可道,非常道”的意味,最后他给出了结论—— “正取近雅而又不远俗”,意识就是宋词表现出的审美趣味既要典雅,又要通俗。
说到这里,如果你读过的宋词足够多,就时常会有一种错觉:
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竟然也会写“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思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欧阳修竟也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羞怯;
文章插图
常写“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的柳永竟也关心“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
03
与佳人平分秋色
国家不幸是诗家幸,那些满腔家国情怀却郁郁不得志的词人们,逐渐把词从娱乐小调、花间宫怨中解放出来,开始叙事说理、忧思伤怀,或“愤”或“惋”,或“恨”或“憾”,夹杂了更多的离乱之苦和飘零之悲,早已不见盛唐之时的徜徉恣肆。
这首推 李煜,正是他亡国之君的身份,才华横溢的他一改前半生的纸醉金迷,改为对人生和现实的思考。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长期以往,丰富了宋词的创作素材,逐渐地,依旧是思考社会现实,宋词中多了壮怀激烈的豪放派!
此间词人,以辛弃疾为尤。“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不可谓无胸襟,却令人气结。
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将视野从市井延伸到了塞外孤城,让诗词中的主角不仅有温婉佳人,也有戍边征夫和白发将军。
文章插图
伴随着“白发将军”而来的,还有欧阳修笔下“挥毫万字”的“文章太守”、“四纪才名天下重”的元老勋臣,苏舜钦笔下“壮年憔悴”“耻疏闲”的大丈夫……
这些男子形象的出现,动摇了五代以来词世界由红粉佳人一统天下的格局,此后也逐渐开始在词的世界中与佳人们平分秋色。
晏疏、范仲淹等人位极人臣,人生相对顺利适意,他们的词反映的多是“承平”时代的享乐意识和乐极生悲后对人生的反思。
随后的 苏轼、秦观等人身处政治“变革”时代,当时政局多变,新旧相争,或受到残酷打击,或遭贬谪放逐,他们的词中多是命运的坎坷和失意的仕途和人生。
文章插图
到了 李清照、岳飞这个时代,国家正由和平转向战乱,这个时期词人们的创作有着明显的两极划分,前段吟风弄月,后段悲戚家国。
再到更加亮眼的辛弃疾所在的那几十年,人们经历了靖康之耻,虽然有短暂的“中兴”,却也是昙花一现。
词人们期望着横戈跃马、登坛作将,收复中原、一统山河,奈何希望成泡影,理想最终依旧破灭。
因为在他们的字里行间,满是英雄们的壮怀理想,以及是非成败转头空后的压抑苦闷。
文章插图
对于宋人的这种心态,现代学者 郭预衡先生的一段话倒是颇为贴切,他说: “宋代人对世态及人生看得较透,思想活跃,见识深刻。他们思想上的最大特点是不迷信古人,不囿于古人的成见,敢于大胆地发展自家的观点,有强烈的反传统倾向和大胆的疑古精神。”
推荐阅读
- 专家意外发现宋朝机关墓,打开墓门后,看到的东西让他们很吃惊
- 被称作最接近现代文明的宋朝,为何会有“农奴”和“杀婴”的恶俗
- 宋陵石虎石羊堪称标配,为宋朝独有,其寓意深远,也是盛世的象征
- 宋朝衍圣公为何出现南北两宗?元朝的衍圣公是正统?是孔子后裔吗
- 宋代娱乐活动大揭秘!看完这篇你就知道了!
- 千年前, 若这个中国人再多活二十年, 之后就没有宋朝元朝什么事了
- 宋朝榜下捉婿那些事:疯狂抢婿笑料百出,为抢状元副宰相贡献两女
- 晁天王死后谁应为我梁山之主,才能推翻宋朝?
- 穿宋服拍照、为“宋潮”答题!互联网博主看鉴带你过一个“宋”趣...
- 宋朝出了个牛人,别人写诗能出名,而他写诗能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