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揭秘古代颜色:“绿”字为何加上“帽子”会变贬义

明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整顿编制,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初置黄、白、红、蓝四色旗,至万历四十三年,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女真八旗之制正式确立。
满八旗的主色是“黄、白、红、蓝”,这里面大有讲究,古人很早就知道“红、黄、蓝”是三原色,加上白色和黑色,这五个颜色被称为“正色”,其他的颜色都是用三原色调出来的,因此被称为“间色”。
 绿色|揭秘古代颜色:“绿”字为何加上“帽子”会变贬义
文章插图
正色在古代的地位很高,被誉为高贵的颜色,比如商朝尚白,周朝尚红,秦朝则尚黑,旌旗都是黑色的,黄色自不必提,古人认为大地是黄色,位置在中央,所以皇帝服为黄色,这是帝王之色。
说到这,我们说说绿色,宋《广韵》中将绿色解释为“青黄色”,唐经学家孔颖达注疏:“绿,苍黄之间色”,即为苍天的蓝色和土地的黄色调和而成的颜色,不上不下,颜色不正,是卑微的颜色。
所以绿色在古代不怎么受欢迎,《诗经·邶风·绿衣》里说“绿衣黄裳,心之忧矣”。古人穿衣应以黄色为上、绿色为下,而现在绿作了上衣,而黄作了下裳,上下易位、贵贱颠倒,比喻夫人失位、贱妾上僭,所以“心中忧矣”,用绿色代表地位卑微的妾,足以说明绿色的低贱。
 绿色|揭秘古代颜色:“绿”字为何加上“帽子”会变贬义
文章插图
虽然绿色被认为是卑贱的颜色,但古代有些时期也没到了“谈绿色变”的程度,比如隋唐时确定了“官员品色衣制度”,每个级别的官员都要穿固定颜色的官服,而绿色被确定为低品级官员的官服。清“满八旗”之外有个绿旗,皆是汉人军队,只是地位低而已。《三国演义》里写道:“船渐近岸,见云长青巾绿袍,坐于船上”。
可见穿红挂绿还是没有问题的,但有一点,特别现在特别讲究,什么颜色的帽子都可以戴,唯独“绿帽子”不行,我们知道,现在说绿帽子,指一个人的配偶或恋人出轨了,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早在春秋时期,有卖自己的妻女求食者,都要裹绿头巾,以别贵贱,这已经有了羞辱的意味。到了汉朝,《汉书.东方朔传》记载,馆陶公主中年寡居,后来和年轻的情夫董偃出双入对,一日汉武帝来看馆陶公主,董偃出来觐见,戴“绿绩”(绿头巾)谒见汉武帝,李白有诗云:“绿绩谁家子,采珠轻薄儿”,董偃的“绿绩”是奴才打扮。
 绿色|揭秘古代颜色:“绿”字为何加上“帽子”会变贬义
文章插图
把戴绿帽子作为一种惩罚性手段始于唐朝,唐人《封氏见闻录》记载:“李封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随所犯轻重,以日数为等级,日满乃释。吴人著此服出入州乡,以为大耻,皆相劝励,无敢僭违”。
说在延陵(约在今江苏丹阳、常州、江阴等沿江一带),县令李封处罚有罪之人,是让其头戴绿巾,罪越重戴的天数越多,这种惩罚后来便演化成东南吴地的一种普遍观念:认为头戴绿头巾是一种耻辱。
但那会绿帽子还没发展成私通的意思,只不过是作为一种惩戒,因此,在多数地方绿头巾不含令人不堪的耻辱性贬义,只是戴者社会地位偏低而已。
 绿色|揭秘古代颜色:“绿”字为何加上“帽子”会变贬义
文章插图
比如战国时期有以青布裹头的士兵,寓意等级比较低,纵横家苏秦说魏国军士有“苍头”二十万,以青帕首项。北周尉迟迥手下有一支上万人的亲军,史称“皆绿巾锦袄,号日黄龙兵”,战斗力很强。唐宋时期,头戴青巾还是仙道中人的标志,唐代传奇小说《玄怪录》里记载两个仙童的服饰是“绿帻青帔”,可见,当时人们对于头巾是否是绿色,一般没有特别的顾忌。
真正把绿帽子上升高度的是元朝,《元典章·礼部服色》中规定:“娼妓之家,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巾”。意思说如果谁家中有女子做娼妓,那么她的男性家属就都得戴绿头巾,并用国家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自此宋代曾不含贬义的“青巾紫衣”,成为了娼妓家属的专用服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