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用“红颜薄命”指代那些容颜绝美但是命运坎坷,结局凄惨的女子。
比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又比如“一笑倾城,再笑倾国”的“祸国妖妃”褒姒。
美貌赋予了她们旁人无与伦比的争宠优势,却也将她们推向文人审视的风口浪尖。越是貌美的女性,越是容易受到文人的挑剔和批判,她们的言行举止,往往需得极其小心谨慎。
这些常伴君王侧的女子,经常被用来作为君王失职的挡箭牌,文人笔下的政治牺牲品。无论再怎么谨言慎行小心翼翼,但凡国家动荡,她们就难逃文人的口诛笔伐。褒姒 “祸国妖妃”头衔的由来便是如此。
一笑倾城,再笑倾国。
后人只知用“倾国倾城”形容貌美女子,却不知它是文人将西周灭亡的罪责甩锅给褒姒的证词!
史学家书写的历史中,是褒姒凭借千娇百媚的容貌迷惑了幽王,使其沉醉其中,荒废朝政,为博美人一笑,周幽王不惜“烽火戏诸侯”。这是他们判决褒姒致使西周被灭国最大的依据。
由此,西周衰亡根源的证据全都指向褒姒。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後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且诗经有云:“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记载历史的史学家对褒姒的评价可用四个字来形容,祸国妖妃。
文章插图
其实,褒姒从未有过祸国的举措,史书上并未明文记载过褒姒陷害忠良、恃宠行凶以及滥杀无辜的只言片语,仅凭一件“烽火戏诸侯”的闹剧,他们便将褒姒打入祸国的深渊。
甚至有文学家不惜恶意丑化褒姒的出身使她遭万民唾弃,坐实“祸国妖妃”的罪名。
依据《东周列国志》所讲,夏朝末年,有两条自称“褒之二君”的龙来到夏王宫,在大庭广众之下交尾,且自称是褒国的先祖。巫师占卜得“藏之吉”,夏王听从巫师的建议“卜请其漦”(注:“龙所吐沫,龙之精气也”),留存二龙的口水唾液于木匣子里。
周厉王时期,木匣子被打开,龙漦洒落,幻化成玄鼋(yuan,二声)。小宫女觉得有趣,踩着小玄鼋身后的足迹走了几步,孕育四十年得一女婴,这个女婴就是褒姒。
刘向在《列女传》中也有记载:"褒神龙变,寔生褒姒,兴配幽王,废后太子,举烽致兵,笑寇不至,申侯伐周,果灭其祀。"
褒姒貌美,风华绝代,笑起来更是艳丽无双,这是文人记载她祸国的原罪。
纵观褒姒的一生,却是命途多舛,身不由己。伴随着王朝的命运,起起落落,她从来都是被动的接受,根本没有自己做主选择的时候。
文章插图
出身是其一,褒姒从出生起便被父母遗弃,是被一对褒国的夫妇收养长大;入宫是其二,褒国战败于大周后褒姒被作为乞降的礼物送入周王宫;有名的“烽火戏诸侯”闹剧是其三,这由不得她拒绝,那是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营造的浪漫,虽然他并不在意这浪漫美人是否能消受得起。
后来犬戎攻破周王朝城池之时,褒姒被掳走,从此下落不明。
褒姒的一生就像是放在茶几上的杯子,大写的悲剧。
文人从不会怪罪他们的君王,他们只会将西周灭国这般天大的罪责归咎于褒姒,洋洋洒洒地用文字把褒姒魅惑君王,祸乱朝纲的罪责载入史册。
但是,从后世的观点出发,结合政治历史的角度来评价,历代国家的兴衰都是时代的变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必然过程,而国家灭亡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文人指责褒姒祸国的事件——“烽火戏诸侯”最多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真相如何呢?
周幽王是一个荒淫无道,声色犬马之人,他昏庸无能,本身并非治国之才。
推荐阅读
- 为什么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很多人出身贵族!
- 皇帝自黑真的有用唐德宗自黑收获民心,而他自黑却亡国!
- 古代一奇葩王朝,向来都是“盛极而衰”,它却在强盛时亡国
- 这个亡国之君写了一首诗,竟然因为一首词导致北宋亡国
- 一代词帝悲情的亡国之痛,却因一首流传千古的词引来杀身之祸
- 为什么古人和史书都爱把亡国之祸推到女人身上?三个故事得出答案
- 他是古代臭名昭著的亡国之君,墓志铭出土后令人黯然神伤
-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一出闹剧,还是在戏耍后人的智商
- 清朝曾封禁过两本书,谁想大清因此亡国,日本却靠它走向富强
- 亡国皇帝竟是个文艺天才?超越乾隆,堪称中国历史第一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