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宗|阿来:通渭自古多才俊,悠江青山埋尚书

英宗|阿来:通渭自古多才俊,悠江青山埋尚书】图文/阿来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英宗|阿来:通渭自古多才俊,悠江青山埋尚书
文章插图
话说我的家乡通渭,先祖浓厚的农耕文化孕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名人,从东汉夫妻诗人秦嘉徐淑,巴蜀名臣“牛树梅”到当今姚檀栋,杨子恒,尚永丰……全县中美协和中书协会员30多人,真可谓人才辈出!明代正统年间,家乡通渭义岗悠江铺河北,出了位了不起的人物——工部尚书赵荣。
赵荣特长经术,能言善辩,有经天纬地之才,空古绝今之学,安邦定国之志,被明朝廷选任,直文源阁。元末明初,蒙古分裂为瓦剌和鞑靼两部。明正统四年,也先继承为瓦剌首领,达到极盛。瓦剌向东发展,征服女真,以明朝权盛拒绝贸易为由,于正统十四年七月,也先大举进犯明朝边境,兵抵山西,劫掠财物,逐渐威胁王室皇权,明朝形势危急!适逢宦官王振当权,怕也先大兵毁了他山西的家乡,那可是他将来的养老之地啊!于是便怂恿二十三岁的明英宗亲征也先,明英宗仓促率领临时拼凑来的五十万兵亲征,没有做任何后勤保障,兵行土木堡被围。
土木堡地势高,无泉缺水,明军口渴难奈,将士挖井两丈无水,军心涣散,大军移营就水,饥渴难忍的军士,一哄而上,奔向河边,人马失序,也先乘机率部进攻,明军仓忙应战,群臣死伤大半,仅有少数侥幸脱逃,英宗兵败土木堡,为也先所俘,北京被围。消息传至京城,朝廷大惊,太后急匆匆召集百官议事,群臣吓得面如土色,竟无人敢出征解救英宗皇帝。
十月,瓦剌首领也先挟持英宗兵临北京城下,朝臣惊惧,皆不敢出城谈判商议。就在这时,殿下走出一人,毛遂自荐,众人看时,却是赵荣。也先嫌他官小,不够谈判级别,代宗提拔赵荣为太常寺少卿,景泰元年,又提拔其为工部右侍郎,赵荣足智多谋,才识出众,气度非凡,出使也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陈述利害,也先非常敬畏,终于放了明英宗,英宗回朝复位,由是感激,于天顺元年(1457年)任命赵荣为工部尚书。
 英宗|阿来:通渭自古多才俊,悠江青山埋尚书
文章插图
时势造英雄!不料天顺五年,京城宦官欲谋权篡位,勾结营党造反,官民纷纷出逃避乱,国难当头,赵荣再次披甲跨战马,置生死于度外,率众数百平叛, 终于平定叛乱,明英宗越发感激,赞其为忠臣勇士,欲再提升,无奈天不怜人,赵荣猝然病势于京都。英宗痛惜失其忠义良臣,涕感交零,叹息“赵尚书未尽其用,国之不幸也”。
赵荣死后,皇帝派人将其葬于其故里通渭悠江铺河北上峡西山脚“人字山”台地,立碑纪念,每逢清明派人扫墓,并重用其子。
时至今日,有一巨石,静静地立于老风滩“人字山”悬崖之下水边,上书“赵尚书之墓”,依稀可见,仿佛诉说着祖先曾经留下的赫赫战功。
民间流传,其墓部分被后山洪水冲走,但从风水学角度分析,此事值得商榷,因为古人是重风水的。水冲之地后面是水沟,山洪长驱而下,似乎不是结穴之处,往东附近悬崖上,煤灰贮层痕迹明显,估计其墓尚存,期待后人进一步保护!
 英宗|阿来:通渭自古多才俊,悠江青山埋尚书
文章插图
【作者简介】阿来,原名赵胜来网名荷塘听雨,出生于中国书画艺术之乡---通渭,大学本科,为人憨厚朴实,幽默风趣,乐观向上,爱好文学、旅游,煮茶赏石。现工作于因七彩丹霞和大佛寺闻名全国的“塞上江南”金张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