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分别两年的张幼仪只身远赴欧洲,寻找她在英国留学的丈夫。期待中温暖地重逢相聚都不曾出现,徐志摩对她还是一如既往的冷漠,甚至是残忍。可笑的是,即便是这般的冷漠,这个虚伪的男人依然让张幼仪怀上了孩子。可这个孩子,也并没能挽救他们的婚姻。徐志摩就这么不声不响的,消失在张幼仪的生活中了。
文章插图
远在英国,幼仪举目无亲,好在二哥张君励当时正在巴黎。幼仪给二哥写了一封信求助,在信里把近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了二哥。寄完信后,幼仪回到家独自坐着,徐志摩走后,她第一次流泪。几天后,二哥的回信就了。上面写着:要幼仪前去投奔。幼仪几乎天天害喜,张君励根本不知道怎么照顾孕妇,再加上自己学业繁重,就把妹妹送到巴黎的乡下,托朋友刘文岛的夫人代为照顾。刘文岛与二哥和梁启超共同参加了巴黎和会,是好友,与徐志摩也是好友。
文章插图
张幼仪觉得可笑,刘文岛是因为二哥和徐志摩的关系,才照顾她的。可是他哪里知道,徐志摩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呢?二哥和刘文岛夫妇吃过饭后就离开了。看着二哥离开的背影,幼仪内心又凄凉又无助?正是在刘文岛家里这段时间,幼仪的内心经过了“沧海桑田”的变化。这是她一生中唯一一次独自理性地思考,自己应该做个拥有自我的人,而不是谁的附庸。
文章插图
5个月以后,眼看分娩在即,幼仪的七弟将她带到了德国生产。志摩的次子出生了,取名德生,小名彼得。
文章插图
医生告诉她,是个男孩。幼仪有些失望,她希望是个女孩,和她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而不是徐志摩的翻版。从这里看出,她对徐志摩已经很排斥了,甚至对徐志摩的为人甚为不悦。在德国医院生孩子,没有家人的陪伴。自始至终她都没有说一句话,德国妇产医生说,她是他们见过的最勇敢的产妇。只有幼仪知道,这份勇敢浸透着血与泪。从待产到生子,徐志摩杳无音讯。倒是她生完孩子后,徐志摩神奇般的来信了。幼仪满心欢喜,谁知展信一看,她的心又跌进了冰窖。信上明明白白写着:彼此尊重人格,自由离婚。更令人绝望的是,关于次子,志摩提都没提。信是徐志摩的朋友送来的,张幼仪知道徐志摩就跟她在同一座城市中,但他却没去看望过幼仪和小儿子。他在信中写满了无爱婚姻的痛苦,写着什么奋斗、自由、幸福之类冠冕堂皇的话,而其实,他是为了林徽因。林徽因马上就要回国了,所以他急着跟幼仪离婚,好去追寻林徽因的脚步。
文章插图
早在硖石老家的时候,徐志摩就放言离婚,要做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人。可是,当时他没有。而现在他提出离婚,根本谈不上什么壮举,因为他纯粹是婚外精神出轨了。绝望中的幼仪,第二天就去见了志摩。半年未见,志摩看上起很活泼,精神很好。他早就拟好了离婚协议,并邀请金岳霖作为离婚见证人。他原本以为张幼仪不肯签字,没想到她爽快地签了字,他们的婚姻就这样结束了。15岁结婚,22岁离婚,张幼仪年纪轻轻就历尽了悲欢冷暖。
文章插图
张幼仪有她自身的魅力,既有女性温婉的气质,也有男子的气概。常说,名如其人。幼仪之名,“幼”有善良之意,“仪”有端庄之意。她晚年回忆道:不知道是不是名字的缘故,她在娘家和婆家总是努力做到进退得体,结果却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她在娘家和婆家的生活,是不尽如人意的。张幼仪童年时期受过儒家思想的教育,懂得三纲、五尊(天、地、君、亲、师)的道理。志摩爱上了老师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的未婚妻。放在今天,这完全属于挖墙脚的不道德行为。对此张幼仪认为,丈夫的做法简直辱没了“五尊”里的“师”。幼仪给儿子取名“德生”,其实这应该是在给自己取名。德国一行,是她人生的分水岭,来德国前,她是张家的女儿,是徐家的儿媳,是徐志摩的保姆,总之,她充当了太多别人需要的角色,就是没有做自己;来德国后,她不再是谁需要的角色,她有了另一个全新的身份,她是张幼仪!离了婚,徐志摩才说要去看看新生的儿子,他很高兴,可是却止口不提如何抚养儿子的事儿。梁启超对学生徐志摩任性的处事方式很不赞同。他说:“万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乐。”然而人性就是如此,以凡人之心难修圣人之思,人们总在自己快乐时,忽略掉带给他人的“无量之苦痛”。
推荐阅读
- 张幼仪评林徽因:思想更复杂,长相更漂亮,双脚完全自由的女士
- 67岁的张幼仪重回康桥,被问爱不爱徐志摩,她的答案彰显格局
- 小脚与西服婚姻悲剧,酿就中国第一位女银行家,张幼仪的传奇一生
- 完美无缺?张幼仪的一个鲜为人知的缺点,把徐志摩越推越远
- 历史旧照李连杰前妻黄秋燕,图2徐志摩前妻张幼仪,梅兰芳原配!
- 古代公文与书信格式书面形式中的——人际关系象征!
- 张幼仪去世后,墓碑上只刻4字,徐志摩若是看到,一定很尴尬!
- 林徽因临终前见了张幼仪一面,仅说18字,让张幼仪记了一辈子!
- 徐志摩遇难,陆小曼拒收电报拒绝收尸,前妻张幼仪主持葬礼
- 徐志摩曾哀求张幼仪回家,直言:我啥事都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