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钩沉|话说“冬至”

冬至,既是农历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俗谚谓:“冬至大如年。”如今,在江南的一些地方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
我国自周代至秦代,都以冬至为岁首。到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贺冬”仪式并例行放假。《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宋代以后,皇帝在冬至要举行祭天大典,普通百姓在此日要向父母尊长拜节。
冬至前的一天,旧时称为“冬除夕”,江南流行蒸花糕、做粉团,相互馈赠。翌日清早,名门望族时兴向长辈拜节;入夜,每户都要祭祀祖先,随后合家吃“冬至饭”,饮自酿的“分冬酒”。因而,清代秦荣光的《上海县竹枝词》云:“冬至花糕更粉团,冬分酒吃闹闹年。衣冠拜贺亲朋后,肉块堆盘夜祀先。”
从冬至开始“数九”(也称“交九”),以9天为一个“九”,经历9个“九”即81天,春天就来临了。从前,江南曾流传《九九歌》:“一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按:一种管乐器,用竹做管,用芦苇做嘴);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六九五十四,地里掘芦刺;七九六十三,布衲双肩甩;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显然,它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生动反映了“数九”期间气候和物象的变化。
另外,昔日江南还常见《九九消寒图》。它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体的“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9字,每字9画,共81画,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每天填充的笔画所用颜色根据当日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下雪为白。它也有图画版,一般张贴于堂屋内,常见的是画一枝素梅,上面有花81朵,从冬至日起每天用红笔涂抹一朵,至花瓣尽染,则春深矣;或画81个圈,排列成9行,每行9个圈,从冬至日起每天涂抹一个圈,但并非让圈里全着色,而须遵循“上阴下晴雪当中,左风右雨要分清”的口诀操作,如此便记录下一个阶段的天气情况。此图既可计算“数九”的日数,又是一种有趣的消寒游戏。据说有经验的老人,还能根据九九消寒图,推测出这一年的雨水多寡和丰歉情况。
过去,民间有“若要富,冬至吃块热豆腐”的老话。在乡村,冬至既是一年农事告一个段落之际,也是来年农耕开始准备之时。为了迎接新的耕作,就在这天的菜肴里吃块热腾腾的豆腐,使心里暖乎乎,以便冬耕中干得更出色。
由此可见,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难怪它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朱魏
冬至|钩沉|话说“冬至”】编辑:杨骁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