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此人让一个字改变了读音,被未婚女子攻击反对,该字沿用至今

“她”,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一个人称代词,专指第三人称的女性。这个字很早就有了,但不读“tā”,而是读作“jiě”,这字读音的变化与一个人有关。
 读音|此人让一个字改变了读音,被未婚女子攻击反对,该字沿用至今
文章插图
刘半农,原名寿彭,初字半侬,后改半农。光绪十七年,出生在江阴城内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他自幼聪慧过人,6岁就能咏诗、作对联。16岁时,考入常州府中学堂,成绩优异。四年后,回母校翰墨林小学教书,同时还编辑《江阴杂志》。1912年,与弟弟一起到上海谋生,他在开明剧社担任编辑。次年春,在中华书局任编译员。刘半农爱好写作,先后在《时事新报》、《小说界》等刊物发表40多篇他翻译和创作的小说,向时人介绍安徒生、托尔斯泰等作家的作品。1920年春天,他到英国伦敦大学,在语音实验室工作,后转入巴黎大学,在法兰西学院听讲,攻实验语音学。1925年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是第一个获得以外国国家名义授予的最高学衔的中国人。
 读音|此人让一个字改变了读音,被未婚女子攻击反对,该字沿用至今
文章插图
他在翻译时发现,英文中“she”是女性的第三人称,翻译成中文是“他”,与男性的第三人称是一样,无法区分。近代以前,中国无区分男、女和第三人称单数代词的传统。随着白话文运动的兴起,英语等西方语言逐渐传入中国,这一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故刘半农觉得,有必要区分一下男、女的第三人称。他从巴黎大学毕业的同年秋天,回到祖国,并在北京大学担任国文系教授。不久,他就提出用“她”字指代第三人称女性,为了区分,还将这个字换了一个读音,读作“tuo”。这个字对时人来说是个生僻字,用得很少。
 读音|此人让一个字改变了读音,被未婚女子攻击反对,该字沿用至今
文章插图
刘半农的提议,轰动了全国,遭到封建保守势力、未婚女性的攻击和反对,引起了轩然大波。为此,刘半农还表了一篇名为《“她”字问题》的文章,文章从中国文字要不要有一个第三人称阴性代词、能不能用“她”字两方面进行了探讨。他分析了“她”字的必要性后,进一步指出“她”字实用的可能性:形式上和“他”字很像,容易辨认,但两者有区别,不至于误用,故“她”字可以使用。虽然一开始遭到了攻击和反对,但很快还是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和称赞,之后被广泛使用,各种字典都收录了这个字。不过,读音上,还是读作“tā”。
 读音|此人让一个字改变了读音,被未婚女子攻击反对,该字沿用至今
文章插图
刘半农一生都在研究中国汉字以及读音,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1934年6月,他为了完成《四声新谱》、《中国方言地图》、《方音字典》的编写,冒着酷暑深入绥远、内蒙一带,考察方言方音。6月下旬,为调查蒙古族牧区民俗,远赴塞外,晚上就睡在百灵庙一间乡村草房。其他人都睡在土炕上,唯有刘半农自带行军床,将其支好后睡在上面,故作僵硬状。与其他人开玩笑说他这是停柩中堂,其他人听后都笑了。谁也没想到刘半农一语成谶,在考察途中,他被虱子叮咬,染上了“回归热”。后被送回北京治疗,于7月14日逝世,年仅44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