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没有离开我们,而我们会离开时间
本文插图
曾经有一首流行歌曲“时间哪里去了”激发起人们对时间短促的共同的感受 。
“光阴似箭”是古往今来人们对于时间的一种大致相同的表达 。 这反映出时间行走的步伐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匆匆 , 烙印在每个人的心理体验中 。
本文插图
但是 , 同样的时间 , 如果换一种状态 , 就会让人感到特别的漫长 。
本文插图
曾经有一部好莱坞电影叫“最长的一天” , 其实它表现的事件就是诺曼底登陆那一天发生的所有的艰难困苦 。 这一天为什么长?是因为这个日子里充满着跌宕 , 充满着困境 , 充满着克服 。
本文插图
这同样使我想到最近看到斯坦贝克所写的一本书《斯坦贝克俄罗斯纪行》(重庆出版社 , 2006版) 。 他在书里写到 , 他在四十年代到苏联去 , 仅仅去了两三天 , 觉得时间特别的漫长 , 但是在美国的亲朋好友发来的电报中 , 却觉得他离开的时间非常短暂 。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 同样的时间 , 会让我们有不同的感受 。
本文插图
斯坦贝克因为在苏联访问时 , 每时每刻都被一种新鲜的感受冲击着 , 内心里激荡出彼此起伏的体验 , 所以在他的感觉中时间被放慢了 , 可以说 , 内容的密集 , 映衬出了时间的漫长 , 这也是诺曼底登陆那一天浩大的密集而艰难的任务 , 把每一个参与中人的时间感受一分一秒地拉长了 。
【时间没有离开我们,而我们会离开时间】
本文插图
这似乎提示我们 , 时间的长度是固定不变的 , 它的快与慢 , 完全在于我们在这个时间里做出什么事来 。 如果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 , 不断地去破解接踵而至的困厄 , 释放着我们的能量 , 去努力改变着自己与周围的世界 , 那么 , 我们会发现时间在悄无声息地被放慢了 , 变得每一刻与那一刻的内涵都迥然不同 。 如果我们毫无作为 , 在时间的流程面前保持着自己的一成不变 , 一无所有 , 那么 , 当我们走过一段时间的距离 , 我们会发现自己依旧是空空荡荡 , 发现不了即刻的自己与时间段之前的自己有着什么样的变化 。
很多情况下 , 我们都会有一种共同的感受 , 就是童年的感受显然异常的缓慢 , 我们好不容易盼着过年的到来 , 那种等待的时间 , 是多么的漫长 , 而在我们长大之后 , 却发现不知不觉中 , 一年就过去了 。
本文插图
中国作家叶永烈还在他的身份是科普作家的时候 , 曾经写过一个短文 , 对此作了一点猜测 , 他认为童年的时候生物钟比较快 , 衬托着时间的感觉比较慢 , 而成人之后 , 生物钟变慢了 , 所以时间相对而言就觉得疾快了 。
叶永烈的猜测很难用科学实证来认定 , 但我总觉得 , 也许有另外的原因 , 使我们对时间的感受发生了改变 。
我们不妨把人生比喻成一个瓶子 , 童年的时候 , 瓶子里只有一点水 , 这时稍微再加一点新鲜的人生的感受 , 瓶子里的水便会成倍地增长 , 而到了我们成年后 , 就相当于瓶子里有了大半瓶的水 , 这时 , 再稍微注入新鲜的水来 , 它的增加刻度不过是已有容量的几分之一 。
推荐阅读
- 有些结束,是另一种开始。
- 他不是背叛你,而是在他眼里,你已经没有用了
- 选老公时,不选三种人
- 一年又一年,愿君且珍重
- 男人对你有没有“意思”,试一次就知道了,别再自作多情
- 忍心离开你的人,就是不够爱你,没必要再伤心
- 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的身边
- 她让我对明天有了期待,可她没有出现在我的明天
- 中国小伙仅用8年时间,垄断世界各国7成市场,美国军队都离不开他
- 余生,找一个愿意把时间花在你身上的人,好好地陪着她慢慢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