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乐 , 不思蜀”然后就有了乐不思蜀的成语 , 形容一个人朽木不可雕也 , 就有了“扶不起的阿斗”的谚语 , 这几句都是由三国刘禅而流传出来的 , 好像都不是什么好话 , 充满了嘲讽而不削的意味 , 作为一个亡国之君 , 刘禅背负着千古的骂名 , 被历史所唾弃 , 而就是这么一个本该盖棺定论的人 , 却一度有了另外一种声音 , 褒贬不一 , 那么刘禅到底是怎么样一个帝王呢?如南唐后主李煜这样的昏庸之君 , 还是如汉文帝这样的明君?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刘禅出生时遇上了当阳大溃败 , 幸亏赵云出手 , 没几年又差点被继母孙夫人绑架到了东吴 , 从其经历来看 , 也算的上是几经风云 , 历经沧桑了 , 他17岁登基为帝 , 整整在位42年 , 是三国在位最为长久的帝王 , 而之所以被青史所无情嘲讽 , 无非是因为没能改变蜀汉弱小的局势 , 后期宠幸黄皓 , 而遇到魏军兵临城下之际 , 率先投降 , 没有激烈的抵抗 , 成为了亡国之君 , 与刘备历经艰辛南征北战方才三足鼎立 , 以及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形成了一系列的鲜明对比 , 对于这个坐享其成 , 不仅未能完成父辈匡扶汉室的宏图大业 , 反而一手葬送了蜀汉亡国之君而言 , 你认为青史会笔下留情吗?特别是演义和小说的夸张贬低成分 , 意在踩低刘禅来渲染这种悲叹的氛围 , 如此才能显现出文学上特有的波澜壮阔和起伏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都说刘禅在诸葛亮死后 , 能够保蜀汉30年和平 , 是因为孔明的安排而导致 , 的确不排除此中因素 , 刘禅也按照孔明的话重用了蒋琬、费祎、董允、姜维等 , 可是政治是难以提前把控的 , 这也需要刘禅有着驭人之术和平衡之谋 , 我们可以看看东吴在孙权之后有了诸葛恪、孙峻等擅权 , 而曹魏则有司马氏家族掌权 , 而唯独蜀汉还是刘禅一人掌控朝政 , 如此上下立现;诸葛亮死后 , 刘禅废黜了丞相制度 , 逐渐收回了政权 , 他将行政权和军事权一分为二 , 如此也就不会出现一家独大 , 难以掌控的局面 , 面对诸葛亮接班人姜维 , 刘禅用人分了他的军权 , 如此可以达到掣踵的目的 , 毕竟姜维过去是魏将 , 如此安排 , 你能说刘禅不精明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 , 其实刘禅是不赞同的 , 因为他认为穷兵黩武 , 收效甚微(诸葛亮明白着呢?为了转移蜀汉内部矛盾 , 以及匡扶汉室 , 不得不为之罢了) , 虽然刘禅不甚赞同 , 但是当孔明起兵伐魏之时 , 他在后方还是安排的妥当 , 粮草源源不绝的运往前线 , 这说明刘禅是明白事理的 , 既然无法阻拦 , 那就全力帮忙 , 不使乱子 , 我们常说从小事上见智慧 , 很显然刘禅并不是昏庸的君主 , 也并不是偏听偏信 , 耳聋目瞎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比较强大的割据政权 , 比起后周柴荣当国主政时 , 环境可是好上不少 , 如此的国力 , 李煜却一心醉于诗书 , 满腹经纶 , 是一个才子 , 却并不热心政治 , 最后坐看强盛的南唐被宋而灭亡 , 只能在夜黑风高 , 独自凄凉之时 , 吟诵着他那些凄婉哀鸣的词句“小楼昨夜又东风 ,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 “问君能有几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因为经常思念故国 , 导致落得个生死的下场;而相较于李煜而言 , 刘禅的表现虽然不堪 , 很是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 , 甚至说出那句“此间乐 , 不思蜀”的没骨气的话 , 可是细细想来 , 却不失为是一个明哲保身的做法 , 在笔者看来 , 这是聪明睿智的 。
推荐阅读
- 诸葛亮死后,刘禅下令清查其家产,得知真相,大怒当场摔杯子了吗
- 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期间,除了诗词歌赋就没有别的作为了吗?
- 宋朝军队攻破南唐金陵城, 南唐后主李煜为何还在听和尚讲经
- 楚汉|刘邦手下可与张良媲美聪明的人,一招安定汉朝,三策清除隐患
- 楚汉|韩信到底是刘邦所杀,还是吕后所杀?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 楚汉|一代君主刘邦,当初为何选择反秦,他与项羽的差距在哪?
- 楚汉|刘邦曾发明“刘氏冠”,直到马王堆出土一个木俑,才知道它的模样
- 楚汉|他是西汉有名的酷吏,一生执法严酷,就连死后还能杀人
- 楚汉|项伯为何要帮助刘邦夺天下,而坑死自己的亲侄子项羽?
- 楚汉|《刘邦》:刘邦为何能最终获胜,日本学者眼中刘邦创业成功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