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土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智慧土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文章插图
本文刊载于《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年第5期《科技创新推动下“智慧土地”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刘耀林 何建华
1 武汉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数字制图与国土信息应用工程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3 地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如果说过去人类是以主宰者的身份在利用和改造着土地系统 , 是通过各种外部的干预手段来改变土地系统以满足人类发展需求目的;那么 , 在生态文明时代 , 以“智慧土地”为导向的人类与土地系统的关系将是共生共适的关系 , 是从人地复合形成的生命体中去谋求人类福祉与土地资源系统可持续发展 。
我国用全球7%的耕地承载着近20%的人口 , 保障了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 ,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 但也导致了我国极其稀缺的土地资源长期面临高强度、高风险利用、极度缺乏弹性空间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
过去30多年的发展 , 支撑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土地资源、水资源、能矿资源和生态资源等基础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 。 今后10—20年仍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重要时期 , 也是空间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 。 我国既要满足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改善、经济发展对国土空间的巨大需求 , 又要为保障粮食安全而保护耕地 , 还要保障生态安全和人民健康 。
这就需要更加注重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土地资源 , 需要更加注重处理集聚和分散、开发和保护的关系 , 需要更加注重国土安全 , 构建高效、协调和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 因此 , 需要精准化、动态监管每一块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全过程 , 传统的土地资源管理模式面临着挑战 。
同时 , 我国土地利用活动的多样性与土地问题的特殊性 , 也迫切需要通过土地科技创新、寻求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 。 在数字化浪潮的驱动下 , 随着海量存储、高速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成熟 , 土地资源的治理势必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 。 在智慧社会发展战略引领下 , 充分利用我国国土信息化建设?30?多年的建设成果 , 构建以土地资源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为基础的“智慧土地” , 为我国土地资源管控迈入全新的智慧化时代提供了机遇 。
1 “智慧土地”内涵与发展机遇技术进步催生了人类治理模式和治理体系的变革 , “智慧土地”在“智慧地球”“智慧城市”和“智慧社会”建设的指引下应运而生 , 并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
从“智慧地球”到“智慧土地”
2008?年?11?月 , 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概念;2009?年?1月 , 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开肯定了?IBM?公司“智慧地球”思路 , 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 。 2009年?8?月 , IBM?公司又发布了《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 , 正式揭开?IBM“智慧地球”中国战略的序幕 。 2009?年?8月 , IBM?公司发布了《智慧城市在中国》报告 , 自此后“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广泛推广普及阶段 。 IBM?公司认为“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 , 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 。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智慧社会” , 要充分运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 以网络化、平台化、远程化等信息化方式提高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均等化水平 , 构建立体化、全方位、广覆盖的社会信息服务体系 ,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建设美好社会 。
“智慧地球”和“智慧社会”都是人类信息化由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的发展 , 从而推动人类社会治理模式和治理能力提升的过程 。 数字化奠定基础 , 实现数据资源的获取和积累;网络化构造平台 , 促进数据资源的流通和汇聚;智能化展现能力 , 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呈现信息应用的类人智能 , 帮助人类更好认知复杂事物和解决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