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聆听一段红色故事,走进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光。每一段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无声的力量。传播红色故事,传承红军精神,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推出《红色故事汇》专栏,为您讲述英雄的故事,让我们从声音和文字中,穿越历史长河,一起回顾历史的足迹。
文章插图
【相约红色巴中 讲述红色故事】
下面与小编一起去
聆听红色故事吧
父亲的爱深似海洋
文章插图
主讲人
|
|吴海洋
吴瑞林将军之女(72岁)
武警总医院原眼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技术三级专家,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武警十大忠诚卫士
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父亲的爱深似海洋
文章插图
吴瑞林将军
我的家是一个颇具中国传统的多子女的大家庭。母亲慈祥温和,自幼为我梳辫缝衣,教我唱歌学语,从不大声呵斥,是远近闻名的贤妻良母。父亲则严厉过人,恐怕是战将的缘故,他声音洪亮如钟,发起脾气来更是气壮山河一般,我们兄妹都十分怕他。
我们在42军军营中度过孩提时代,吴军长的“家法棍”全院人人皆知,不管家中谁犯了错误,必要以“家法棍”处治。一次小弟摘了邻居家种的茄子玩,父亲得知后用“家法棍”打肿了他的屁股,还让母亲亲自带着弟弟登门赔礼道歉。嬉笑玩耍时若听到父亲的步履声则会戛然而止,我们熟知他一轻一重的脚步声,以至于长兄时时装着父亲瘸腿的脚步声吓唬我们。要知道父亲在抗战时是一名英雄,被日本鬼子打伤了腿,这“吴瘸子”的绰号曾使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
父亲从小家穷没念过书,他想通过我们来弥补自己的遗憾,对我们的学习要求异常严格,规定我们每人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作业外,还必须练字三篇,倘若未完成则不让睡觉,写不好则还要罚多写。记得一次大家都写的不好,他就让我们集体跪地检讨。父亲要求我们生活上向工农子弟看齐,从不给我们任何特权。我们学校离家很远,周末回家需要坐三个小时公共汽车,其他干部的孩子常常是乘家里的车去上学,而我们却从来未享受过这种待遇。一次姐姐参加演出后已是晚上十点了,打电话回家希望家里的车接她回家,父亲却说这样影响不好,让她返回学校,第二天再自己坐公共汽车回家。哥哥考大学时遇到一些困难,想让父亲托在哈军工当领导的战友帮帮忙,父亲一口拒绝,说从不为私人的事情求人。童年的记忆中似乎他对我们只有严厉,是严厉的化身,但也正是这严厉,使我们兄妹都成为学习上的佼佼者。
文章插图
吴瑞林将军与三个女儿的合影
文章插图
吴瑞林将军的全家福
1960年为了加强海军建设,父亲从陆军调到海军工作,那时我们已渐渐长大。海军对父亲来说是陌生的,我亲眼见我的父亲为了海军事业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的工作,踏遍南海大小岛屿,视察舰队各种舰艇,风餐露宿,拄拐登山,有时出海时遇到强烈台风,其他随行人员都晕船不能坚持,但是他的身躯却总是屹立在舰桥上,南海舰队不少指战员提到这点总是竖起大拇指说:“咱们的吴司令员真棒!”。一次在海南岛下部队,天气酷热,路途遥远,水与食物用尽,饥渴难耐时竟到菜地里吃起冬瓜,回家后与我们说起此事时大笑不止,一个劲地说:“没想到冬瓜生吃也又甘又甜,多亏了这冬瓜!”
在我们中、小学期间,父亲每年2/3的时间都在部队,很少与我们见面,那时我认为父亲仅仅爱祖国、爱人民、爱海军,不爱我们,但有时又依稀感到他对我们的爱:每当周六夜晚,我们兄妹围坐在母亲身边,述说一周的学习生活,夜深人静时总能听到熟悉的电话铃声,大家不约而同地喊道:“是爸爸!”是的,确实是爸爸,每每他下部队,逢周六晚必定要来电话,询问我们每个人的学习情况;每次到外地开会,回家时必定给我们每人带一件令人人都满意的礼品。父亲若是不爱我们,怎会如此关心我们?父亲如果不爱我们,怎会如此了解我们?您只是太忙太忙,您的心思、您的精力、您的热忱全部都给了工作,给了祖国和人民。可未成年的儿女当年不理解您啊,父亲!
推荐阅读
- 惠州记者书写惠州古城故事 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
- 成语故事:牛角挂书
- 故事:散文《第一次步行下乡》陈久平
- 布金买地的故事,戒痴和戒尘改变,执著防碍修行
- 故事:金老爷万般无奈之下,苏无名出手擒盗,一举成名
- 李白为什么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这首诗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 梁思成的二婚妻子:学术成就上比不过林徽因,那就编故事抹黑她
- 读叶永烈“红色三部曲”之《红色的起点》
- 今天,我们想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 经典且回忆歌曲《最佳损友》+《漂洋过海来看你》创作背后的故事